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

发布时间:2016-11-29 17:29

  本文关键词: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门洪华;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J];教学与研究;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成;波普尔派哲学和经济学方法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于春苓,杨超;评国际冲突根源研究范式之争[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3 阮平南,张勇;管理理论与模式的根基——管理哲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朱庆育;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5 赵长峰,宋秀琚;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合作观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6 马坤;;中国“和平崛起”战略内含的战争正义逻辑[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7 禚宝山,常庆波;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8 侯明喜;论影响外交决策信息分析的若干因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肖晞;;中美在东亚安全结构中的冲突——2006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一种解读[J];东北亚论坛;2006年06期

10 赵伯乐;;印度崛起的地缘因素[J];当代亚太;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利华;;独树一帜的学术风格[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3 孙若彦;;依附理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5 赵国辉;;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期理念研究——以近代中日两国对国际法理念的接受为中心[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寇宗来;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方法[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尹枚;区域主义理论与东亚区域主义实践——兼论中国的政策选择[D];暨南大学;2003年

7 陈耀;企业战略联盟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8 邵育群;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1979-2002)[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宋荣;反常与理论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宇峰;转轨经济中的中国竞争性产业发展与战略演进研究——以中国家电产业发展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4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5 刘虎;冷战后美国与印尼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6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7 韩立英;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新辉;伽利略科学的哲学意蕴[D];湘潭大学;2003年

9 张玉堂;法律经济学方法论批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10 张义明;21世纪支撑中国崛起的雄鸡发展战略模式[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勺园的那座蓝色大楼——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J];世界知识;2006年09期

2 朱锋;;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法律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3 司德坤;;国际关系研究与教学需要改革的几个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2期

4 杨旗;;“国家”、“国际”研究的历史和社会学视角——历史社会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复兴[J];国际观察;2009年05期

5 朱锋;师小芹;;一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科史——《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简评[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2期

6 曾勇;;科学主义科学观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局限[J];学习月刊;2007年08期

7 秦治来;;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学转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8期

8 黄师昭;;历史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浅探[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9 王刚;;国际社会的诺亚方舟——国际关系学的学术旨趣与思想维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尚劝余;;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法:起源、流变、内涵和应用[J];国际论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真;;国际关系学科中美国知识霸权的探讨[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朱立群;;后记[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3 齐皓;;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累积阶段——从理论革命到实证研究[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4 石贤泽;;国际关系学科史视域下的国际合作研究:一种单向度的关联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5 肖宪;;云南大学领导致辞[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6 龚文庠;陈开和;;试论跨国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秦亚青;;学科进步与平等的学术批评精神——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8 王逸舟;朱立群;;总结发言[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国机;;回顾与展望中美关系——市国际关系学会等纪念《上海公报》发表30周年[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朱立群;;后记[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执笔 《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李巍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晓薇;[N];华夏时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高超;[N];国际商报;2005年

5 施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亚瑟·丁 本报编译 石江月;[N];世界报;2008年

7 东方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赵远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北京外交学院教授 黄金祺;[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张哲;[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李晓华;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系统—历史学派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3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蒋建忠;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苏云婷;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慧;复杂系统与国际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8 母耕源;外交沟通理论与实践初探[D];外交学院;2010年

9 卡林(Karim BATHILY);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中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种双赢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惠芬;文化外交:理论、实践与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2 冯江;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徐龙第;赫德利·布尔的国际关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兴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家利益研究回顾与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江雨;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前景探析[D];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

7 闻竞;国际冲突起因的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段春义;跨国公司撤资行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桑修成;巴里·布赞的国际体系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余成;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建的路径探索[D];外交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198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2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