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精神与中国大国外交的时代特色
发布时间:2015-04-27 11:37
摘要:21世纪中国的大国外交,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外交理念创新、更具全球视野的大战略布局,也需要有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度的大国责任。中国通过不断提升的国际责任担当,不仅显著扩大自身国际合作空间、提振自身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还必将更加有效地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和平与发展进程、国际秩序的合理变迁以及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增进。中国人民在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同时,也将通过自身发展和全球参与来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进而推动“世界梦”的实现。
关键词:万隆精神,中国大国外交,时代特色,中国外交论文
关键词:万隆精神,中国大国外交,时代特色,中国外交论文
在刚刚落幕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亚非国家共同发布《2015万隆公报》,承诺重振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在中国和平发展的今天,继承和发扬“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对于我们继续推动南南合作及南北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万隆会议看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同广大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先后同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等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携手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过,中国真正走向更为广泛的亚非世界,还是始于1955年4月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力排众议,不仅成功阐释了中国支持亚非国家实现政治独立和政治团结的主张,也与埃及总统纳赛尔以及加纳、利比亚、利比里亚、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代表进行了直接沟通对话。正是通过这次会议,亚非国家看到了中国支持反帝反殖斗争的坚定决心,看到了新中国平等待人、自尊自信的外交风格。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后几年内迅速地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
为践行反帝反殖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支持亚非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与亚非国家一道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反帝、反殖和反霸斗争。中国也由此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广泛信任与支持,借助它们的力量有力减缓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外交和安全压力,并在1971年最终被亚非朋友“抬进”了联合国。在那特定的年代,南南合作使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尊重和尊严,中国借助第三世界的整体力量彰显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与影响。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反过来又加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斗争中的整体力量,让西方世界不得不重新思考它们与亚非世界的关系。这是南南合作之于中国和第三世界的重要历史贡献。
2013年初,习近平把俄罗斯和非洲作为他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访目的地,并在南非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彰显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周边国家、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中国与巴西、印度和南非一道,推动成立了金砖国家银行并建立了应急储备安排,大大提升了新兴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构想,倡议筹建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增进亚洲国家的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中国还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并力推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迈出了亚太自贸区建设的历史性一步,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如果连同“一带一路”,中国在西向和东向同时发力,正在构筑大国崛起的“一体两翼”。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发展中国家视为自身外交战略的基础,注重开展与它们的团结与合作并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历史友谊,这是六十余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在当前中国实现和平发展与大国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全局中仍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从万隆精神看中国外交理念创新
今天回过头来看,万隆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一是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二是团结合作,相互支持。作为当年万隆会议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作为万隆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他国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增进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如何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不断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合作理念和外交原则,是当前中国外交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建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外交的若干创新与发展,与万隆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为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与互利共赢,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合作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最终打造休戚与共的地区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还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呼吁各国“求同化异”,实现和平共处。求同,就是尊重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基础上汇聚大家的共识和共同利益;化异,则是在合作进程中不断化解不同国家的分歧,将“异”转化为“同”,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为继续深化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习近平在访非时用“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中国的对非政策,指出对待非洲朋友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讲一个“诚”字,引起非洲领导人和民众的强烈共鸣。他还提出“中国梦”携手“非洲梦”的美好愿景,承诺中国永远与非洲国家站在一起,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在整个发展中世界,习近平倡导践行“正确义利观”,要求我们在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时,做到义利兼顾,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他多次强调,政治上要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是中国外交可以倚重和依托的重要战略力量。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大国,中国将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在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同时注重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在重视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推动发展中世界的整体发展与复兴。中国正在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积极维护者,是发展中国家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是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坚定捍卫者。
在更为广泛的全球层面,当前中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呼吁各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实现世界的互利共赢与和平稳定,在实现自身国家梦和民族梦的同时,共同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正如习近平4月22日在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发表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各国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继续深化亚非合作,不断拓展南南合作,持续推进南北合作。以南南合作精神促进南北对话和全球合作,建立全球新型发展伙伴关系,最终实现全人类的长治久安和共同繁荣,是新时期中国对万隆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从南南合作看中国的大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上还十分贫弱,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中的大国,中国敢于在国际事务中为亚非国家发声,敢于承担应有的国际义务。在中国的推动下,1955年万隆会议开启了南南合作的历史时代,直接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中国的支持是这些国家实现政治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单个力量来看,发展中国家都难以与西方国家及其同盟体系相抗衡,但以亚非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的大联合,却在过去特殊的年代展示了让西方世界必须予以正视的巨大合力。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在刚刚结束的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会议上,中国不仅呼吁广大亚非国家加强政治合作,重振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还坚定承诺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继续增加对亚非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支持,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带动作用,努力开启亚非南南合作的新时代。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继续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自身履行大国责任的重点区域,进而为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作出贡献。我们要基于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减贫,实施国际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救助,参与国际安全治理与和平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与完善等领域,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国际责任。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可以扮演好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世界发展理念的重要贡献者、公认国际准则的捍卫者和国际体系变革完善的积极推动者。
21世纪中国的大国外交,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外交理念创新、更具全球视野的大战略布局,也需要有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度的大国责任。中国通过不断提升的国际责任担当,不仅显著扩大自身国际合作空间、提振自身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还必将更加有效地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和平与发展进程、国际秩序的合理变迁以及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增进。中国人民在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同时,也将通过自身发展和全球参与来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程,进而推动“世界梦”的实现。
本文编号:20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