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2016-12-02 15:39

  本文关键词: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日关系:现状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2007年

中国对软实力的探索:作为公共产品的国际体系观

杨洁勉  

【摘要】: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正在探索以其日益增长的硬实力和逐渐显露的软实力对国家和人类利益的服务之道,而中国完善自身的国际体系观正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中国正在确定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地位,整合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通过向世界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务实性的相关公共产品推动国际体系向顺应历史潮流的方向前进。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进人新世纪以来,中国正在探索以其日益增长的硬实力和逐渐显露的软实力对国 家和人类利益的服务之道,而中国完善自身的国际体系观正是这种努力的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当前,中国正在确定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地位,,整合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通过向世界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务实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西周;;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中国新的世界发展观[J];理论导刊;2006年04期

2 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荣;;试析后冷战时期中国加强东亚地区合作的动因[J];当代亚太;2006年04期

2 胡文涛;从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透视中国的新安全观[J];东南亚纵横;2003年07期

3 赵银亮;中日关系范式的建构主义分析——一项关于日本身份政治的议程研究[J];国际观察;2003年04期

4 张清敏;;冷战后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特点分析[J];国际论坛;2006年02期

5 高飞;夏莉萍;;学习、认知与中国安全观念的创新——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俄双边关系案例研究[J];国际论坛;2006年04期

6 朱立群;;观念转变、领导能力与中国外交的变化[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7 李格琴;;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社会学视角——欧洲学派与美国学派比较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王涛;王海林;;国际文化传播与“和谐”外交[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布兰德利·沃麦克,李巍;美国实力的现实与局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储新宇;;中国的地位身份分析——兼论中国国家利益诉求范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建军;;身份、规范与利益——理解中国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观念途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赵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4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5 储新宇;区域秩序的建构与中国的策略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夏建平;认同与国际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渝梅;东亚地区合作与中国的软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晓燕;战略文化与主导文化的一致性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9 焦世新;利益的权衡:美国在中国加入国际机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丽群;“9·11”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4年

3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磊;论二战后泰国国家利益和安全观念的变迁[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如林;中国与核不扩散机制:参与和建构[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杨宁宁;冷战后法国安全战略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7 鲍俊林;建构主义解析中日安全困境及其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8 孙红;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探微[D];外交学院;2006年

9 苏明磊;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日关系:现状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石贤泽;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慎明;;如何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人民论坛;2011年21期

2 张国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J];传承;2011年13期

3 吴刚;;2010版《美军联合心理战条令》出台背景分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4 丁果;;拜登访华的软实力牌[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9期

5 ;编后[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6 钟新;;新公共外交:软实力视野下的全民外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黄健;;打造文化精品 提升杭州“软实力”[J];杭州(周刊);2011年06期

8 张彦;赖映虹;;试论软实力和经济合作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9 肖金波;曲昊月;;民办高校打造软实力策略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郑翰君;;国家形象:软实力的源泉——基于中国国家形象片的解读[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世新;;新中国60年软实力功能的战略变迁[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3 蒋尧尧;;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舒盛芳;;体育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和价值预判[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李德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势科学视阈中的文化软实力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6 袁新华;;创新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郑群;;和谐文化:形塑中国“软实力”[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陆静波;;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构建太仓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显泗;;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非;[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尚一波;[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3 尚一波;[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4 水为之;[N];解放日报;2004年

5 沈小平;[N];人民日报;2005年

6 林利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张剑荆;[N];学习时报;2009年

8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所长助理 牛海彬;[N];文汇报;2010年

9 何亚非;[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萧一颖 自由撰稿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熊昌娥;医院软实力评价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学;2005年

6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7 夏立平;全球化时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晓灵;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邱凌;软实力背景下的中国国际传播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德;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邢永亮;文化软实力—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路径选择[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3 孙蕾蕾;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中的软实力运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4 江婕;中国大学软实力提升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兴华;文化哲学视域中的软实力解读[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6 李倩;企业软实力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锦;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8 梁鹏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倪志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鸿飞;军事软实力析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中日关系:现状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2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