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论网络话语权失衡与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生成逻辑

发布时间:2018-06-17 11:53

  本文选题:网络话语权 + 话语权失衡 ; 参考:《学习论坛》2017年03期


【摘要】:网络话语空间是当下社会大众进行言语表达的主要阵地。反思近年我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一个重要而清晰的线索就是,主流网络话语阵地发声滞后甚至严重缺失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些偶发矛盾最终变异升级为重大恶性群体冲突的重要因素。网络话语空间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却存在着官方网络话语权消解、社会弱势群体网络话语意识增强、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下降以及民间网络话语权滥用等现象,这些直接推动了偶发矛盾的变异发展。阻止突发性群体事件生成,必须有效斩断偶发矛盾与网络话语权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积极构建官方网络话语体系,提高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以及对民间网络话语权进行有效规制,彻底消除网络话语权失衡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生成的影响。
[Abstract]:The network discourse space is the main position for the public to express their speech. An important and clear clue to reflect on the sudden mass events that have occurr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s that The lag or even serious lack of voice in the mainstream network 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auses some occasional contradictions to change into major malignant group conflict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our society. As the common spiritual home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the network discourse space has some phenomena, such as the elimination of the official network discourse right,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network discourse consciousness, the decline of the mainstream media agenda setting ability and the abuse of the civil network discourse right. These directly promote the var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ccasional contradictions.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sudden group events, we must effectively cut off the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asional contradictions and network discourse rights, and actively construct the official network discourse syste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etting the mainstream media agenda and to regulate the civil network discourse rights effectively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imbalance of network discourse rights on the emergence of sudden group events.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领域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研究”(15BKS109)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重大群体事件围观者参与冲突的价值因素研究”(13YJA710025) 2014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网络话语权与重大群体事件舆情引导策略研究”(14JDSZK07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防范及调控[J];学术界;2002年06期

2 李一平;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防范[J];中州学刊;2002年05期

3 张爱民;;当前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点及效应评价[J];世纪桥;2007年07期

4 彭茂庭;;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 构建和谐新农村[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5 冉云飞;;群体事件何以一再发生[J];同舟共进;2008年08期

6 于建嵘;;群体事件:2009年想说少点不容易[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9年01期

7 汤;邵道生;;应正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J];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03期

8 梁婷;;群体事件的社会效应及对策分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9 罗成琳;李向阳;;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06期

10 杜骏飞;;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球;;农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国;;新时期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的基本原则[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3 赖安婷;方平;;群体事件中群体情绪的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杜震华;;对新形势下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实践与思考[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5 贾鼎;;基于公众参与视角的环境治理中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研究[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蒋佳瑜;;群体事件中的国家被害角色解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解坤;武艳艳;;群体事件的应对策略——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8 齐冬梅;王晓霞;;网络群体事件预防与政府网站功能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马天山;;民族性群体事件有效处置法律问题研究[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10 廖小东;曹文波;;民族地区突发性群体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乐清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林仕川;坚持“四用”处理好突发性群体事件[N];温州日报;2009年

2 吴杭民;恶性群体事件背后都有腐败[N];法制日报;2013年

3 特派记者 李文生;群体事件处理应纳入法治轨道[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宋菁;群体事件纳入地方官考核[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记者 王治国;全国规模性群体事件明显下降[N];检察日报;2013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邵道生;正确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驻马店市驿城区法院审委会委员、庭长,,中国法学会会员,法律硕士 陈升阳;关于跨区域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对策[N];驻马店日报;2009年

8 厦门大学教授 谢泳;设法解决群体事件中谈判者缺席问题[N];南方周末;2007年

9 中国社科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于建嵘;群体事件会越来越少吗[N];南方周末;2009年

10 记者 莫小松;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N];法制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成琳;突发群体事件演化及其应对预案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王雷;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群体情绪传播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3 单虎;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雪洁;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曹嘉霖;网络群体事件演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欧男;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突发性群体事件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金研;网络群体事件诱发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王卉;农村失地型群体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6 宋陆;网络群体事件政府执法回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谢聪;微博谣言的形成机制与防控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振华;公安机关基层警力应对群体事件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卉;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微博舆情的分析及引导[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芮松;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成因与防控[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0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30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