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民族主义与中日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日本 + 新民族主义 ; 参考:《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演变中,民族及文化因素的地位日益彰显,作用不断抬升。以“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一大批关注民族及文化现象的国际关系新理论涌现,以争取民族平等发展权利、反抗外来干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民族运动在全球兴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日本人论”为代表的日本异质化理论,使处于经济发展收获期的日本人切实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优越感”,民族和文化因素在其对外决策中的地位和用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影响日本外交发展方向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在当代日本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中,民族主义思潮及运动不仅制着约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而且也对外交往格局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新民族主义的滋长和蔓延,离不开日本特殊的经济社会现实,离不开日本传统的文化根基,离不开日本对外部世界的交往与反思。冷战结束以后,日本通过重修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举措,企图修正历史;通过修改和平宪法和防卫政策、推动日美军事同盟转型等举措,谋求建设大国化的日本。凡此种种,既是冷战结束后日本新民族主义潮流兴起并高涨的标志,也是其全力助推的结果。当前中日关系政冷经“凉”、过去处于休眠状态的诸多争端热度再起、国家交往及民族互动中的裂痕难以弥合并不断扩大,这些现象都与新民族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研究后冷战时代日本新民族主义如何产生及怎样发展,可以全面分析和判断形势,准确把握规律,客观对待中日关系中存在的新旧矛盾与问题,为制定对日方针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the status of nation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s constantly rising. A new round of national movement, which revolts against foreign interference as its main content, rose in the world.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the theory of Japanese heterogeneity, represented by the "Japanese theory", emerged in the world. Making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lly feel the "sense of superiority" of Japanese culture, and the position and use of nation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ir foreign decision-mak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rection of Japanese diplomacy.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diplomacy, nationalist thoughts and movements not only control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reaty foreign policy, but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foreign communication pattern. The growth and spread of new nationalism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Japan's special economic and social reality,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foundation of Japan, and Japan's interac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outside world. All this is the symbol of the rise and upsurge of Japanese neo-nationalism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result of its full support. At present, the politics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s "cool", many disputes in the past dormant have been heated up again, the cracks in the national exchanges and national interactions are difficult to heal and expand, these phenomen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w nationalism. The study of how and how Japanese new nationalism emerged and develope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can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and judge the situation, accurately grasp the law, and deal objectively with the old and new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olicy on Japan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2.3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夫;中日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6期
2 丛松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与中日关系的发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齐福霖;第六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4 刘德有;思考21世纪的中日关系[J];日本学刊;2000年06期
5 ;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在京成立[J];日本学刊;2000年06期
6 韦佳;关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之因素的有益探索——“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日本学刊;2000年06期
7 ;我看中日关系(二)[J];世界知识;2000年12期
8 冯昭奎;;怎样做邻居——对世纪之交中日关系的思考[J];世界知识;2000年01期
9 ;我看中日关系[J];世界知识;2000年01期
10 ;我看中日关系(三)[J];世界知识;200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启新;;日本特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齐福霖;;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一九九○年版[C];1991年
3 冯昭奎;;中日关系的历史拷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米庆余;;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思考[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5 任常毅;;新中国60年中日关系面面观[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6 刘江永;;“311”大地震对世界经济和中日关系的影响[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7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8 ;征稿简约[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9 徐启新;;我学会与日中关系学会交流合作的新起点——记两学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10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德有;破解中日关系[N];光明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红邋杨子岩;本报举办论坛研讨中日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敏;中日关系如何影响中日企业转型[N];中国企业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江玮;日本副外相访华 求解中日关系僵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外交学院客座教授 宋荣华;中日关系“四十而惑”[N];广州日报;2012年
6 记者 许栋诚 杨依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符合两国根本利益[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记者 刘华 徐松;改善中日关系,,日方须有诚意和行动[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 吕耀东;日本:政治右倾化令中日关系摇摆[N];法制日报;2013年
9 早报记者 张U
本文编号:2059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05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