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行政吸纳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以浙江省乐清市L镇“以外调外”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06 21:33

  本文选题:行政吸纳 + 政治参与 ; 参考:《理论与改革》2017年04期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农民工群体是考察公民政治参与时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在已有的关于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中,普遍的观点是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处于"边缘化"状态。但是,也有不少研究者看到农民工政治参与呈现出"中心化"的趋势。本文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改革完成之前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如何可能?农民工政治参与是同质的吗?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泾渭分明的界限之间是否有中间地带?本文基于"行政吸纳"理论,以温州市L镇"以外调外"制度为案例,回答了上述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问题。
[Abstract]:Migrant workers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are an important stratum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when investigating citiz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general view is that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marginalized" at present. However, many researchers also see that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hows a "central" trend. On the basis of the latter,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how it is possible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long period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dual social system reform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omogeneous? Is there a middle ground between the clear lines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non-institutional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and taking the system of "external transfer" in L Town of We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the syste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mentioned abov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412.6;D6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华玉;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司法;2002年10期

2 ;加强指导 密切配合 努力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J];中国司法;2002年11期

3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J];中国司法;2002年12期

4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J];新法规月刊;2002年11期

5 陈志新;开创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局面[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6 史长青;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调解的地位重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叶知年;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8 胡泽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吕军,金莲玉;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J];中国司法;2003年12期

10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J];司法业务文选;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斌;;加强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 不断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2 熊明华;;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3 张云香;;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创新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启示[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4 杨兵;;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决定书的效力及其瑕疵救济——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的相关规定[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5 高雪梅;;律师参与社区调解与社会和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春杨;;完善人民调解 化解社会矛盾——从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民间纠纷调解的决定》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7 赖梁盟;王晓萍;吴德恩;罗红霞;;贵州省行政调解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刘淑娟;徐麟;;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动与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读董必武《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9 春杨;;人民调解是人民司法的重要补充——读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民间纠纷调解的决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10 陈勰;黄思思;张超;;医调委听证制度建设与公正性思考[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毅涵;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N];福建日报;2004年

2 司法部部长 张福森;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推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N];法制日报;2002年

3 张发禄;重视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N];青海日报;2004年

4 ;罗干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罗 干;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记者 成全勃;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N];陕西日报;2004年

7 罗斯基;要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N];阿坝日报;2007年

8 市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孟繁有;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N];赤峰日报;2006年

9 市政府副市长 麻树昌;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N];赤峰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明慧;期待人民调解法尽快出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宏辉;人民调解的监管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宋明;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桥;和谐社会背景下湖南省人民调解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李舒华;人民调解协议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谈芳;人民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施丽倩;论人民调解的历史沿革和改革定位[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贺利云;人民调解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唐茂林;论人民调解的转型[D];湘潭大学;2006年

7 郭晓锋;人民调解的探究与重构[D];河南大学;2007年

8 丘申长;论人民调解复兴[D];厦门大学;2007年

9 王林鹤;人民调解的社会化运作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陈悦健;化解中山市人民调解工作困境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04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104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