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治理”上更进一步——《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评析
本文选题:秦亚青 + 关系治理 ; 参考:《国际观察》2016年01期
【摘要】:本文由评析秦亚青的著作出发,简介了过程建构主义的重点,回顾了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相关发展。本文认为该理论填补了国际关系理论的空白,突出了关系与过程的重要性,提出了规则与关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是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讨论了一些不足之处后,本文建议在其理论框架基础上,以关系治理为切入点,参考团体动力学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过程建构主义理论。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Qin Ya-qing 's work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mphases of process constructivism, and reviews the background and relevant development of its theor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theory fills up the blank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 and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model combining rules and relations, which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hina. A milestone. After discussing some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suggests to further develop the theory of process constructivism on the basis of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aking the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ferring to the theory of group dynamics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作者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D8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9·11”事件后的新形势可能引发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战略[J];当代世界;2002年08期
2 王义桅;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J];美国研究;2003年04期
3 肖欢容;“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比较与借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世界经济;2003年05期
4 孙学峰;学术批判不同于道义谴责——评《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1期
5 朱锋;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问题与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6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骨干力量与流派分野[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7 王军;“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比较与借鉴”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3期
8 王逸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对成就与缺失的几点感受[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4期
9 俞正梁;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4期
10 李少军;如何看待国际关系理论中相互争论的学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2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4 王义桅;;国际关系理论的国家性[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程诚;;比较中日政治文化“忠”的观念异同——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新探索[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6 金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一项研究议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李开盛;;规范理论:批判与评估[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黄海涛;;国际关系理论评价问题浅析——以“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视角[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10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Edward Friedma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霍金讲席政治系教授;Edward Friedman:国际关系理论应用共同话语解释地区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性从何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延华;和谐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的哲学基础[N];光明日报;2012年
4 王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国际网系理论”:互联网冲击下的国际关系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理论有用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倪世雄 赵曙光;探索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解放日报;2011年
7 唐世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寻求国际关系理论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毛莉;实践转向:突破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静态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毛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正当其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赵远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蒋建忠;印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4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英州;政治文化视角的国家软实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余成;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建的路径探索[D];外交学院;2008年
2 劳拉(Laura Paletta Crespo);东亚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不协调的原因[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克宁;个人主义、关系主义与国际关系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温丽娟;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之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唐江雨;建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前景探析[D];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
6 黄丽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淼;现代国家体系中国家间信任问题的理论初探——国家间信任的概念及其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兼容性[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郭彦;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国际关系理论[D];暨南大学;2004年
9 冯士琳;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构建路径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余丽;试论“和平崛起”思想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10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11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