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05:24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中政治治理又是整个国家治理的首要方面。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政治统治占据了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但政治统治并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更多的是基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合理性而存在的。近代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政治管理的产生,尤其在民主化的趋势下,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逐步被政治管理所取代。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条件下的政治管理在本质上和政治统治一样,依然具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性质,所以其“统治”的属性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代治理理念兴起之后,治理理念开始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发展,并发展出了具有现代性质的政治治理理念。但是政治治理理念也具有不同的属性,社会主义政治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决定的,其本质是以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现代化政府为主体,社会与公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政治治理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治理过程,根据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可以分类划分为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和生态治理,其中政治治理是国家治理最为基础和关键的部分。政治治理与政治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发展而来的概念,在不同的政治政治语境和政治体制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涵义。中国的政治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近代开始,就有仁人志士希望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来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国内外的政治与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而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政治治理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奠定了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框架。但是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治理体系下,出现了政治运动频繁、人治色彩浓重和管控过度等现象,同时忽视了市场的基本作用,且很多制度也并不具有现代化特征。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治治理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治理的思想体系与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以分析政治治理的艰难性和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归纳总结,针对较为突出的如文化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结构与层级的失衡、政治治理顶层设计不完善等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形成政治治理现代化构建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建构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构建要充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并以此为原则,完善政治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意蕴为基础,结合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以民主理念与法治精神为主要内容,实现符合现代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打造具有现代性价值定位的思想体系。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主线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以政府为主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并以此建构相应的协商民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辅助体系。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必然是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推动力量。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建设首先要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现代化,通过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时代适应性,在执政理念方面加强执政基础与执政资源的维护,建立科学的执政机制,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执政方式方面,要变革现有的执政格局,使其更加的灵活化。同时提升执政的合法性,优化党政关系,明确依法执政理念,调整党群关系,最终完善决策机制,充分实现政治治理现代化核心的现代化。其次,政府治理现代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治理理念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模式,明确现代化的政府行政目标与方式。政府治理现代化主要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强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治理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体制合作”的治理模式,实现精简高效的“治理型”现代化政府的构建。通过政府治理现代化理念的拓展与总结,充分发挥政府在政治治理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社会团体、组织与公民个人的参与程度,在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多维度的公共事务“共治”。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建设除了保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政府主体角色的建设,还需要实现相关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最后,通过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在原有协商民主制度的基础上,搭建全新的现代化原则,建立符合中国现代化政治治理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同时,引入社会治理的理念与实践,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组织培育机制,推进网络社会治理,使社会发挥相应的辅助性功能作用,推动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艰辛而辉煌的过程。一方面党和国家面临巨大的执政与治理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政治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既可以保证国家建设的完善,又可以推动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要用发展、联系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政治治理现代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和完善的政治课题,也是一个能够历经讨论而弥久永新的社会话题。
[Abstract]:Political governa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long - term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CPC is the leading core of the socialist cause of political governanc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politic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 It is an arduous and brilliant process to improve th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cultivation mechanism , promote 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the network ,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political governance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 political govern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n arduous and brilliant process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pressure of great governance and governance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modernization of political governance can be regarded as a long - term development process , and a long - term development process must be a political subject worthy of long - term exploration and improvement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尚立;;论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政治学研究;2016年03期

2 邱实;;论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构建要素和理论路径[J];学术论坛;2015年12期

3 邱实;;整体性国家理论:伯纳德·鲍桑葵国家学说的哲学思想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6年01期

4 邱实;赵晖;;论当代中国政治责任的实现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梁宇;;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探析[J];哲学研究;2015年05期

6 赵宇峰;林尚立;;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中国的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5期

7 李勇图;;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思想及现实启示[J];萍乡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林尚立;;国家转型与现代政治:从中国把握中国政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9 吴汉东;;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5期

10 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法学;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晓鹏;迈向后现代国家:现代国家建构及其未来[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兴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袁敬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29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129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4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