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极端主义组织与认同政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7-26 21:03
【摘要】:暴力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叙事是以认同政治为目标的。西方学术界传统上"自下而上"、以个体激进化为视角的极端化研究模型,忽视了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和极端组织的能动性,更未能透视极端化对群体关系和国际安全造成的重大威胁。因此,需要建构一种"自上而下"的极端化研究模型,梳理极端主义组织以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叙事为手段,进行认同建构和实施认同政治的脉络和机理。它包括三个紧密联系同时又闭合循环的过程:一是群体认同边界的明晰和强化。这种自我认同是单一和封闭的,同时,内群体偏好的极端导向,从认同上塑造了自我与他者的敌对关系。二是以创伤和危机增强内群体认同及对外群体的仇视。通过对历史创伤和现实危机的建构,这种认同政治强化了他者的威胁、群体命运的不确定性和传统崩塌的焦虑。三是以暴力为报复手段的解决方案建构。极端主义组织的认同政治通过对创伤、威胁和传统崩塌等塑造的仇恨、焦虑和恐慌,最终引向对外群体的暴力。这也完成了认同政治的首次循环。在当前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斗争中,应警惕其认同政治的巨大威胁和现实挑战,探索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行动。
[Abstract]:The propaganda and narrative of violent extremist ideology aim at identity politics.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have traditionally "bottom-up", an extreme research mode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radicalization, ignoring the enormous influence of extremist ideology and the initiative of extremist organizations. It also failed to examine the major threats to group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osed by extremis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top-down" extreme research model and comb out the context and mechanism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dentity politics by means of ideological propaganda and narrative. It consists of three processes: one is the clarity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boundary of group ident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extreme orientation of inner group preference has shaped the hostil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other. The other is to strengthen the identity of internal groups and hatred of foreign groups with trauma and crisi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trauma and realistic crisis, this kind of identity politics strengthens the threat of others, the uncertainty of group destiny and the anxiety of traditional collapse. Third, the solution to violence as a means of revenge. Identity politics of extremist groups leads to violence in the foreign community through hatred, anxiety, and panic shaped by trauma, threats, and the collapse of traditions. This also completes the first cycle of identity politics. In the current struggle against violent extremism, we should be alert to the enormous threat and realistic challenges of identity politics, and explore targeted policies and action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中亚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长治久安视域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XZZ00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涉疆反恐形势、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AZD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近年新疆稳定形势及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5LZUJBWZY10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81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柳依;;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J];领导科学;2012年18期

2 冯颜利;唐庆;;警惕民间思维陷入极端主义泥沼[J];人民论坛;2012年21期

3 冯颜利;唐庆;;警惕民间思维陷入极端主义泥沼[J];国企;2012年10期

4 王嘎;极端主义对中亚政治稳定的威胁[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赵可金;;美国极端主义:未来的宿命[J];世界知识;2010年11期

6 邱永辉;;巴基斯坦的宗教、政治与极端主义[J];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7 陈伟信;;欧盟体制招惹极端主义[J];南风窗;2012年10期

8 延-沃纳·穆勒;;应该禁止极端主义政党吗?[J];南风窗;2013年24期

9 江柳依;;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J];工会博览(下旬刊);2012年08期

10 ;俄极端主义犯罪增长趋势减缓[J];法制资讯;2009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德文;敲响反种族极端主义警钟[N];人民日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 张宝川;警惕“棉被门”背后的极端主义倾向[N];人民政协报;2014年

3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俄酝酿重拳打击极端主义[N];光明日报;2006年

4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 教授 刘成有;以中道理性思维抵御极端主义[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谢华;让恐怖组织后继无人[N];人民公安报;2008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秀玉;英国反恐从娃娃抓起[N];辽宁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志伟;法国 加大反恐打击力度[N];人民日报;2012年

8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俄罗斯极端主义猖獗[N];光明日报;2002年

9 记者 张耀宇、郝帆、宋洪涛;推动安全合作取得更多实效[N];人民公安报;2005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 杨恕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反恐:一场全民战争[N];中国国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宏俊;我国刑法中的极端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2 林永锋;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简静;巴基斯坦伊斯兰极端主义及其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冯化;近年新疆周边伊斯兰极端主义与新疆稳定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浩淼;试析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极端主义[D];新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7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147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