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试析中东地区主义的困境与前景

发布时间:2018-10-25 11:27
【摘要】:中东在地理上包括西亚和北非两大板块,虽然幅员广阔,但各次地区和各个国家在地理上紧密相连、文化上高度相似、安全上深度相互影响。是故,中东地区主义是指能够涵盖中东主要大国或是主体民族的地区合作和协调的理念、方式和机制。尽管以阿盟和海合会为代表的地区组织在自身发展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并没有通过辐射的方式提升至全域性地区主义的层次。中东地区主义发展滞后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制约。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东地区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仍将处于较低的水平,历史和宗教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地区大国地区事务主导权之争使该地区出现政治碎片化现象。中东地区主义发展仍将面临曲折的前景。管控政治安全领域内分歧有着现实紧迫性,政治安全领域内的地区主义既面临挑战,也面临重要机遇;相反,由于经济上相互之间的依赖度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经济上的地区主义仍然缺乏足够的动力。
[Abstract]:The Middle East includes West Asia and North Africa geographically. Although the Middle East is vast, the regions and countries are geographically closely linked, culturally highly similar, and deeply influenced by security. Therefore, Middle East regionalism refers to the concept, mode and mechanism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at can cover the major powers or peoples in the Middle East. Although the regional organizations represented by the Arab League and the GCC are mature 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they have not been raised to the level of regional regionalism by means of radiation. The reasons for the lagging of Middle East regionalism are very complicated, both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constraints. The internal cause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th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region will remain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and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contradictions will continue to exist for a long time. The political fragmentation in the region is caused by the dispute over the leading power of regional affairs.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East regionalism will still face the prospect of twists and turns. There is a real urgency to manage differences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security, where regionalism faces challenges as well a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on the contrary, because of the low level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Economic regionalism still lacks sufficient impetus.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
【分类号】:D7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协峰;“新地区主义”研究—不同视角的评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1期

2 耿协峰;亚太新地区主义的未来发展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05期

3 肖欢容;新地区主义的特点与成因[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4 罗建波;非洲地区主义及其发展探析[J];国际论坛;2004年03期

5 卢光盛;质疑“新地区主义”[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蔡养泉;论东亚旧、新地区主义的形成及其比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裴大刚;;浅析东亚地区主义进程[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9期

8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源起、动因及未来走向[J];东南亚纵横;2012年05期

9 程晓勇;;地区主义的生成、进化与困境——基于欧洲与东亚的历史经验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赫特,索德伯姆,袁正清;地区主义崛起的理论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顾炜;;中国的地区主义研究(2001—2010)[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2 廖育人;;地区主义战略:中国的现实抉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朱宰佑 韩国庆熙大学中国语学课长;东亚地区主义离不开中国的领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吴心伯;美国—东亚关系的新走向[N];解放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周慧来;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喻珍;冷战后地区主义视角下的海湾地区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李春怡;东亚地区规范对比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燕;新旧地区主义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宋晓东;中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3 江娟;论东亚新地区主义[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舒天;论东盟规范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D];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

5 余梦妮;东北亚新地区主义的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6 张岩;日本东亚地区主义政策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晔;冷战后地区主义在东亚的兴起及中国的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海东;冷战后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及其前景[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9 王睿婷;东亚地区主义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郭忠宁;地区主义发展与地区性体系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93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293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0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