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专题

发布时间:2017-02-10 08:41

  本文关键词:中国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专题

前三十年中国外交成就     前三十年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独立、巩固政权、维护领土主权与安全,在这方面取得了以下成就:实现和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和外交上的自主,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平等与尊严;维护了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改善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状况,形成总体稳定的周边环境;形成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良好的传统友谊;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形成了牢固可靠的外交队伍和外交机制。 [全文]

近三十年来中国外交成就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在此基础上承前启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进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改善同世界各国关系,形成了全方位的良好对外关系格局;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造就了一支忠诚、成熟、团结、高素质的外交队伍。 [全文]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专题

  • 50年代——联合苏联“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60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80年代——独立自主、不结盟
        邓小平同志作出“两个重要转变”:第一、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第二、改变“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

    9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 “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新世纪——积极参与国际社会 拓展总体外交
        进入21世纪,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中国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出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全面融入国际社会。>>>>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专题

  • 独立自主
        新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将独立自主作为新中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50多年来,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压力多么巨大,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和平的原则
        新中国对外政策一直以争取世界和平为宗旨。不管是在解决事关中国切身利益的中国与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上,还是在与中国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国际争端和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都采取或主张采取和平手段,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发展与所有国家友好互利合作关系
        1956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准则。从此以后,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所签署双边文书,都确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遭遇相同,处境相似,利益和愿望一致。作为发展中国家群体的一员,中国强调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出发点,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事业,主张和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陆海边界长,邻国多,情况复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从邻国开始的。>>>>

    实行对外开放 融入国际社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随后,中国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对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逐步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

        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和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都表示: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总结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来经验得出的认识,更表明了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积极态度和政策。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正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发展,以自己的繁荣促进世界的繁荣,以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发挥着大国、建设性的作用。

    [查看全部]

  • 联合国     中国参与联合国内活动的状况,是中国参与国际社会,融入现存国际体系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 WTO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具有同样的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更多地融入国际社会。
  • 上海合作组织     在中国参与的数十个多边国际组织中,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不仅由中国参与创建,而且是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总部设在中国的多边国际组织。
  • 东盟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双方政治互信日益加深,经贸合作不断拓展,社会文化交往更加密切,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贡献。
  • 六方会谈     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取决于各国安全观念转变的程度,取决于新的安全机制构建的程度,也取决于六方协调的程度。
  •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是为探讨在新形势下一步加强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的磋商与合作,共同应对新世纪挑战,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多边合作机制。
  • 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

    中国与广大拉丁美洲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两者相距遥远,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自然条件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关系开展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快,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没有任何历史恩怨,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通过改善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周边外交充分实现了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目的,很好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中欧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上由发达国家组成的最大的经济政治集团,发展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日益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意义。

    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是友好邻邦,一衣带水,曾经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来形容中日友好交往史中不愉快的经历,并为发展未来双边关系提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

    中俄(苏)关系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的国际法地位,中苏关系转变为中俄关系。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对外关系中这一双关系对象的变化,两者具有显著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中美关系

    六十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充满对抗和摩擦,合作和协调,不断加强和深化,形成了当前高度依存的关系。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专题

        “布局”原指绘画中对画面构图、环境的布置,以及人物和景物的关系等的“全面安排”。
        所谓外交部局是指在一个国家对外关系中根据对国际力量对比和分野的认识,对与不同国家之间关系的轻重缓急、优先顺序的安排,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外关系中的定位,以及对外关系中依靠谁,反对谁等内容的安排。对外关系布局不仅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更受国家内部政策的影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对外的政策的目标,也反映这个国家对外政策的战略和策略。
        六十年来,中国与不同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以及轻重缓急发生了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的立场、战略、政策和策略的变化。

    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专题

        全球化也改变着后冷战时期外交的环境、议题、方式和手段,乃至外交的内容和观念。受其影响,外交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政治、军事扩展到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军事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等一系列新的外交形式应运而生。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领导人提出“大外交”、整体外交或综合外交的概念。指出“外交工作日益成为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形成了“总体外交”的“特色”。

        随着外交议题的增加,内容的丰富,参与决策的部门也不断增多,决策过程也越来越复杂,首脑外交,政党外交,议会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体育外交等多种外交形式,都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形式。

    [查看全部]

  • 首脑外交     首脑外交是当今中国外交中最活跃的外交形式之一,是中国的“最高层外交”,其中首脑对外出访尤为引人关注。
  • 政党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部分,“党政一体”是这一时期中国政党外交的主要特点。
  • 公众外交     公众外交旨在向世界说明中国,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服务于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周边环境这样的外交总目标。
  • 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是随着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以及外交政策调整而逐步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的。
  • 军事外交     中国军事外交认真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
  • 议会外交     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是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诞生,同时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全方位对外交往的格局。
  • 文化外交     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是文化外交的最直接的渠道和手段。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对外文化交流,是近年来文化外交的亮点。
  • 体育外交     作为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的体育外交一直与总体外交紧密结合,新中国的对外体育交往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了。
  • 六十年外交瞬间 将时间定格于瞬间,用老照片解读历史。国际形势波诡云谲,且看中国外交如何突围……
  • 六件外交秘闻 揭开外交的神秘面纱,披露事件的原委细节,解读外交智慧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 六大外交战略演变历程 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每十年一个大调整的基本态势。
  • 六个外国政要 他们有的热爱中国、有的需要中国,但无一例外地把对华关系放在了他们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
  • 六位外交部发言人 面对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
  • 六对大使对对碰 “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几年来邀请了众多中国驻外大使和外国驻华大使前来做客,用亲身经历解读中外关系。
  • [查看全部]

    策划:中国网·国际频道 执行:罗琪 刘芳 张梦旭 设计:司诚 杨义 制作:冯楠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86-0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本文关键词:中国外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41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