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全球化视阈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7 17:33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程和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更包括国家认同在内的“软实力”重建和提升的问题。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巩固和提升国家认同,增强国家凝聚力,实现社会整合,不仅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础,而且也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公民只有清楚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定位,内化自己与国家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从内心深处将自己归属于国家,才会真正关心国家利益,自觉担负起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本文立足于全球化视阈下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现状,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巩固和提升我国公民国家认同的几条有效途径,其主要目的是提升我国公民对我国国家认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起到巩固和提升我国国家认同的作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家认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国家认同概论。对认同、国家认同的概念等进行界定,分析了国家认同的本质及国家认同与政治认同、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国家认同的功能与表现。第三部分,在全球化视阈下,归纳当代中国国家认同的现状,分析我国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为探讨巩固和提升我国公民国家认同的途径提供建设性依据。第四部分,分析如何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巩固和提升我国公民国家认同。
[Abstract]:In today's world, globalization is an objective process and an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human will.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ing countries face not only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soft power", including national identity. For China,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onsolidating and enhancing national identity, enhancing national cohesion, and realizing social integration are not only the spiritual basis for national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oreover, it is also a requirement for the country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National identity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nly when citizens clearly define their identity, internalize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ate, and attribute themselves to the state from the bottom of their hearts, can they really care about the national interests. Consciously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the stat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China's nation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data. It also puts forward several effective ways to consolidate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our citizens, the main purpose of which is to enhance our citizens' consciousness and firmness towards our national identity and play a role in consolidating and promoting our country's national identity.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introduction par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national identity,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nalyzes the natur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identity, ethnic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and 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and manifestations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third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identit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national identity and its main causes, and provides a constructive basis for exploring ways to consolidate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Chinese citizens.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how to strengthen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our citizens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edu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年04期

2 朱秀红;张斌;;试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对边疆稳定的意义——以新疆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22期

3 寇新华;王帆;帕尔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4 张建军;李乐;;论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J];前沿;2013年07期

5 刘洁;;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读《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J];中国投资;2013年06期

6 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7 涂敏霞;王建佶;萧婉玲;谢美玲;;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研究[J];青年探索;2014年02期

8 李强;;通过社会建设推进国家认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05期

9 吉红立;;关于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的理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14期

10 ;21世纪好书榜[J];书城;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饶印莎;;大学生国家认同对其与奥运卷入的影响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应小萍;陈午晴;王兵;王俊秀;杨宜音;;国家认同和体育观念关系初探[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长森;;西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市场化运作与国家认同研究[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刘新利;;试论电视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7 李宜强;;对区域一体化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法国与欧盟为例[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韦磐石;赵燕;张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国家认同与北京奥运会: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学生的回应(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高山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认同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力达;法国:国家认同大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难以抉择: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俄罗斯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李禹阶 向中银;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国家认同观念[N];光明日报;2011年

5 刘力达;法国移民与国家认同部“立与废”的纠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的国家认同及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韩震;中国梦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N];北京日报;2013年

9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超品 杨荣华;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N];云南日报;2014年

10 于福坚;一杯鸡尾酒:美国民族与国家认同的构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颖;文化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杨洪新;电视与国家认同建构[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邢彦辉;电视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李昌;景真村的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孙凯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6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7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锡婷;全球化视阈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耿宁飞;民国时期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梅永杰;公民身份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关晓琼;国家认同视域下边境教育安全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孔锦秀;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互动中的边疆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关f ;一个彝族土司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汶一凡;建国初期(1949-1957)《人民日报》少数民族报道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梁璐;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9 黄康;香港媒体的“国家认同”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陈育欣;宗教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启示[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425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425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