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政治代表的联系机制及其总体特征
发布时间:2019-04-27 22:19
【摘要】:本文以县域政治代表制的运行为研究对象,围绕重庆市垫江县为考察中心,探讨县域视角下中国式代表的基本特征,梳理出与代表理论相关的代表制概念的流变,以重庆市垫江县代表联系群众机制的创新为例,对当前中国政治实践中县域政治代表制的运行困境与路径选择进行分析。在总结出县域视角下代表在中国实际政治中运行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着重强调从抽象意义上剖析中国式代表的优点与缺陷以及从具体案例入手综合分析县域政治代表制的运行困境与路径选择对构建制度顶层设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文章主要分成五个部分具体加以分析论证:第一部分简要梳理了代表制概念的流变、国内外学界当前对代表及代表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政治代表制的类型,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以重庆垫江为例,主要将重庆垫江实践创新的“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制度作为现实政治中的实践参照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并总结中国政治代表制机制运行创新中的代表行动;第三部分综合前几部分的理论梳理与实践分析,重点论述中国政治代表制的运行困境与路径选择;第四部分从中国政治实际运行状态中代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维度总结概括了中国语境下代表的总体特征;第五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回顾总结,并对与中国政治代表制相关的问题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
本文编号:2467356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飞飞;李作鹏;;代表的概念:西方代表理论面面观[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袁兆霆;;两种代表论间张力的消解与人大变革[J];人大研究;2010年03期
3 冉昊;;代表与选民的关系:代表理论“回应”性问题回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冉昊;;“代表”的概念理解[J];浙江学刊;2009年05期
5 陈伟;;政治代表论——兼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景跃进;;代表理论与中国政治——一个比较视野下的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7 邹平学;;关于中国代表制度改革的理论反思——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背景[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丛日云;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J];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9 丛日云,郑红;论代议制民主思想的起源[J];世界历史;2005年02期
10 周光辉,彭斌;理解代表——关于代表的正当性与代表方式合理性的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467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46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