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网络道德失范与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3 06:41
【摘要】: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伴随着“网上社会”的发育和建构,在这一“新的场域”之中,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样,网络以极大的冲击力动摇着传统世界的伦理道德基础,使传统现实空间中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等都发生着系统化的改变。网络技术的普及化和全球化促使“网络社会”这一全新的社会形态产生,一方面拓展了道德领域的范畴,促使传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转变,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如雨后春笋不断地萌发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网络道德失范为研究对象,从网络道德的相关概念入手,归纳概括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形态、类型和危害,并重点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道德失范的治理路径进行了重点探讨和研究。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结合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及社会影响的分析,对网络道德失范的相关概念作出界定,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在分析研究众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将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从整体上概括为:网络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网络不良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网络主体道德的淡化和网络监管责任的缺失,并对每一类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具体阐释了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从主客观、内因外因方面入手,网络道德失范是与信息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道德扭曲、网络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缺失和行为缺位以及道德规范的滞后和制度伦理的缺失有关。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网络道德失范的治理路径。失范的治理要从技术、主体、社会环境、道德价值和法律规范方面入手,强调对网络道德主体层面的治理是重中之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学文;路来庆;;网络道德失范的经济学分析[J];湖湘论坛;2008年02期

2 张道明;王超;黎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J];理论导报;2010年01期

3 黄新建;朱立新;宋明先;;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1期

4 郭鹏超;;由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而引发的思考[J];学理论;2010年14期

5 杨东;;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应对措施研究[J];学理论;2013年35期

6 田耿;;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及治愈对策初探[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7 李晓洁;;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根源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单红波;;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原因分析[J];世纪桥;2008年18期

9 虞满华;;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体现的道德倾向及其实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S1期

10 郑彦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魏婧;;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波;周大镯;郜江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防治[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3 檀江林;;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危害与治理[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涂小雨 ;治理网络道德失范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微;网络道德失范挑战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玄;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2 刘燕;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超;网络道德失范及建设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5 赵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调适机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6 雷娅妮;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7 李玲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聂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马敦;网络道德失范与治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京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91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491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