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发展与援助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origin of the theory of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mes from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the universal principle of Marxism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behavior of realizing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through assistance in ancient Chinese politics, and discusses several groups of important relations that influence thi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behavior i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ling ability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experience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interests and internationalism.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ancient China, through the dissemination and diffusion of culture and ideas, China's ow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was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China's foreign aid activities, and the two major issues of China's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were coordinated. China recognized earlier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ruling effect of the regime is the correct concept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分类号】: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段炼;;近20年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J];史学月刊;2015年01期
2 黄宗智;强世功;;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J];学术界;2010年03期
3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J];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变革[N];人民日报;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海燕;;浅议晚清民国报刊编辑思想[J];出版广角;2015年16期
2 舒小昀;;从能源角度分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J];学海;2015年04期
3 彭凯翔;;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5年05期
4 李伯重;;新视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经济(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5年01期
5 向昆;;浅析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复杂性[J];情感读本;2015年02期
6 张旭鹏;;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向[J];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03期
7 马振风;;建构清代法律新的解释体系——评《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J];黑龙江史志;2014年07期
8 邓秋萍;;抵御虚无主义思潮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人民论坛;2013年26期
9 宁全红;;“三重证据法”的反思[J];法律史评论;2011年00期
10 汤茂林;;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第四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2 张治江;安树彬;;近十年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述评[J];理论导刊;2012年11期
3 郑大华;;报刊与民国思想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1年02期
4 王毅;;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5 许纪霖;;现代性的歧路:清末民初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J];史学月刊;2010年02期
6 陈建华;;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以文学杂志“通信”与“谈话会”栏目为例[J];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04期
7 杨琥;;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构成与聚合途径[J];近代史研究;2009年01期
8 高f^;;“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以德贞《全体通考》为中心[J];历史研究;2008年06期
9 罗志田;;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10 章清;;“国家”与“个人”之间——略论晚清中国对“自由”的阐述[J];史林;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裴;;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发展与援助[J];国际观察;2017年05期
2 付开镜;;中国古代政治人才损耗论[J];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02期
3 马瑞;;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礼乐文明[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13期
4 赵益晨;;科举制对中国帝制时期国家兴衰之影响刍议[J];智富时代;2017年03期
5 高昂,孙研;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姚伟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嬗变与特征[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黄义英;论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类型的多样性[J];求实;2005年S2期
8 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10 刘志勇;;论中国古代廉政思想[J];黑龙江史志;200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论析——基于道德理性的道德协商观[A];“四个全面”·创新发展·天津机遇——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5年
2 白文刚;;政治传播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A];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巡检[C];2014年
3 李f擅,
本文编号:2508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0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