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与有机社区——城市有机共生式社区建设模式的提出与构建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县域社会治理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5IRTSTHN00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人才项目“县域‘压力型维稳'运行与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YXXZ-2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ZZ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6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J];政治学研究;2015年01期
2 陈家喜;;反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杨磊;刘建平;;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困境及转变路径——基于社会空间的分析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周晨虹;;内生的社区发展:“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路径[J];社会工作;2014年04期
5 郸啸;;政策网络:社区治理研究的新框架[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6 朱仁显;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丁元竹;;价值意义与工具意义上的社区——关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探索[J];中国治理评论;2013年02期
8 郎友兴;;从小区到新故乡:社区文化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张侃侃;王兴中;;略论社区体系下城市资源的公正配置[J];经济问题;2012年03期
10 肖林;;“‘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晓虎;;地域、关系、结构:我国城市社区类型动态演化及其趋势[J];求实;2017年06期
2 陈淑云;唐将伟;;“三方联动”视阈下城市社区治理再思考——基于武汉创新社区治理样本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05期
3 麻国庆;张龙;;转型、跨界与社区单位的表征——以珠海市为例[J];社会建设;2017年03期
4 杨宏;;“社区矫正”的重新表述[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5 陈光裕;;坍缩分化与“模块式”应答:对城市社区“碎片化”的反思——兼论一种社区治理的视角转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郭占锋;李卓;;新型农村社区依附性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河南省Z村新社区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7 孙鸿平;;多元主体视角下安置社区社会治理途径探索——以L灾后安置社区HJZ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11期
8 马超峰;薛美琴;;产权强度与社会黏合度:城市边缘社区的治理困境[J];探索;2017年02期
9 毕鸿昌;;城镇化背景下新形态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南京市T社区为例[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02期
10 陈社英;;社区研究、社区养老与社会政策[J];人口与社会;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林;;台湾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及其“去代理化”逻辑——一个来自台北市的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01期
2 毛万磊;吕志奎;;厦门综改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以鼓浪屿社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3年04期
3 吴晓林;;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研究综论[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4 孙璐;;我国城市社区情感建设的可能性及路径——基于社群主义视角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3年02期
5 刘志鹏;;城市社区自治立法:域外比较与借鉴[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田毅鹏;;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J];学习与探索;2012年02期
7 吴晓林;;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述评(2000—2010年)——以CSSCI检索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8 胡咏嘉;宋伟轩;;空间重构语境下的城市空间属地型碎片化倾向[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9 姜力;;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机遇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绩[J];中国民政;2011年09期
10 王春光;梁晨;;对当前中国大陆社区建设的几点理论反思[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530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53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