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韩国在中美间的平衡外交

发布时间:2020-03-27 05:10
【摘要】:本论文着重研究位于东北亚地区的韩国,在中美日俄四大国之间实行平衡外交的背景、韩国历届政府是如何在中美两大国间实行平衡外交以获取本国利益最大化,朝鲜半岛局势缓和的新形势下文在寅政府又是如何在中美间实行平衡外交及未来走向进行逐一论述。韩国在东北亚地区有着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价值,其外交政策也是亚太政治军事研究的焦点。从韩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扮演着韩国亲密盟友的角色,韩国在外交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始终离不开美国的参与,美国是韩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迅速及综合国力的长足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在地区和国际平台上的话语权也得到了更多关注,使韩国深刻认识到与中国发展友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逐渐把中国视为动摇霸权的威胁国,从而试图打着“战略再平衡”的旗号,在亚洲彰显出它强大实力的一面。随着世界趋于多极化及中美日三国关系的改善,韩国已经开始向南北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平衡转变。韩国所实施的平衡外交政策主要是:首先坚持韩美同盟,发展对日关系,但拒绝扩大到韩美日三国同盟;其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注重发展中韩关系,努力改善韩俄关系;主张改善南北关系、半岛和平统一。韩国有必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东北亚地区所处的位置及优势,努力做好各大国之间的平衡协调者。同时也要积极推进自主外交,提升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影响。但在新形势下韩国的平衡外交面临着多种挑战,韩国应该也必须坚持平衡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831.26;D822.3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灿荣;;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J];当代世界;2017年10期

2 姜芸;;中国梦视角下的中国外交理论创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3 苏长和;;战后国际体系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外交理论[J];国际展望;2015年03期

4 董劭伟;王莲英;陈厉辞;;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学术论坛——中国古典外交制度学科建设座谈纪要[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2016年00期

5 郝薇薇;郑汉根;韩梁;;魄力·定力·魅力 2016年中国元首外交的世界印象[J];中亚信息;2016年12期

6 杨洁勉;;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年01期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新境界[J];求是;2013年04期

8 杨洁勉;;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精髓和创新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9 胡宗山;;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析论[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10 王红续;;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及其体系构建[J];新远见;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郑国成;;十八大以来我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发展[A];2016年度文献研究个人课题成果集(下)[C];2018年

3 ;读编往来[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4 李其庆;;中法外交风波与中国新时期外交[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5 闫笑岩;;国外学者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研究述评[A];2016年度文献研究个人课题成果集(下)[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俊美;网络外交理论研究正当其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陆忠伟;特氏“交易外交”刍议[N];文汇报;2017年

3 记者 刘亚辉;省政协常委会举办外交政策学习讲座[N];河南日报;2017年

4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 杨洁勉;学术团体必须坚持在实践和理论创新中发展[N];文汇报;2017年

5 记者 张清俐;创新发展当代中国外交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6 王存刚 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全媒体时代外交专业研究的挑战与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7 记者 李玉 查建国;中国外交新局面蓬勃展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8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秦亚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记者 钱彤 廖雷;建交国增至171个,“朋友遍天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不断开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3 肖文黎;中美联络外交及美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丽娟;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余育国;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诚;对高铁外交的理论与战略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王莉;外交报复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8年

3 王欣苗;中日友好城市交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魏冉;中国网络外交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思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5 何琴;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下的重庆城市外交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邵建朝;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的新贡献研究[D];大理大学;2018年

7 崔银花;韩国在中美间的平衡外交[D];延边大学;2018年

8 单思明;中国与埃及人文外交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年

9 杨献华;中国特色新外交的建设性话语及思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孙龙伟;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网络外交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2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602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a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