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抗战时期鄂西后方社会救济研究(1937-1945)

发布时间:2020-09-14 11:17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救济思想的传入给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注入了新的因素。抗战时期的社会救济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并取得过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如果从地方史的角度出发,抗战时期的社会救济问题还需得到补充。本文主要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为考察阶段,以鄂西后方地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救济思想及方式的演变为线索,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为当前鄂西地区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提供借鉴。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五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以抗战前十年湖北省鄂西地区的社会救济情况为切入点,从国民政府和湘鄂西苏区政府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述。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主要在救济院的框架下进行救济实施,民间救济起辅助作用,并通过恢复和完善仓储制度保障地方社会的救济行政。鄂西苏区的社会救济则主要在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与经济封锁下开展。因此,其社会救济带有明显的革命色彩,在全方位救助被难群众的同时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从而救济贫苦的苏区群众。第二部分主要以三个章节进行论述:其一,战时鄂西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人口的变动。由于战时鄂西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鄂省政府以及省内外难民随之西迁而来,造成鄂西后方人口出现较大的变动情况,给鄂西后方社会救济带来巨大压力。其二,主要从国民政府中央到湖北省政府和后方各区县政府的救济机构改组、救济经费来源与使用这两个角度进行宏观论述。湖北省政府与鄂西后方各县政府根据国民政府中央的机构设置同步调整了后方的社会救济机构。救济经费方面则主要从经费的来源与使用两个层面进行探讨,通过有关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和说明。其三,从战争难民、灾荒难民与城市贫民三个角度对鄂西后方社会救济进行微观分析,具体到救济措施的实行和改革。第三部分主要对抗战时期鄂西后方社会救济工作总结分析与评价。从中得出:抗战时期鄂西后方社会救济工作的开展首要目的在于保障难民生命。难民迁往鄂西后方间接也促进了当地开发。而且救济措施的实施还在稳定后方支援抗战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还应注意到,湖北省政府在战争时期的一系列社会救济措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很多措施具有时效性,随着战争推进与时间推移,逐渐不合时宜。虽然湖北省政府在这方面有所关注并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但从整体而言,仍然有不足之处。救济经费短缺、救济力度有限、对城市贫民关注不够、民间救济不足以及救济监管不严等问题都削弱了救济效果。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93;K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明;田光灿;;关于设置社会救济福利税的初探[J];税务研究;1985年04期

2 谢俊芳;;从《申报》救济文论看民国时期(1919-1949)社会救济内容——以难童救济为例[J];北方文学;2016年25期

3 王荣菊;李兴祥;;清末社会救济观念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的变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高中华;试论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其演变[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华云;;改革完善社会救济运行机制[J];民政论坛;1998年05期

6 杨朝虹;非洲外交官在德捉襟见肘[J];领导文萃;1996年08期

7 杨素芹;;安徽宿县地区普遍建立优抚和社会救济对象档案[J];上海档案;1987年02期

8 邵雷;;在改革中发展社会救济、福利、优抚事业[J];经济管理;1988年10期

9 哈谢克;;社会救济会[J];杂文选刊(下半月版);2006年02期

10 ;部分城市社会救济标准[J];中国经济信息;1996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中华;;孙中山的社会救济观述评[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碧田;;董必武的社会救济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谢圣远;;反传统社会保障论——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观点及其推论[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4 贾晓燕;;农村社会救济法律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5 徐鹏;;沦陷时期上海奉贤地区的社会救济[A];第十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朱银端;庄锡福;;略论我国社会救济的科学发展观[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韦绍行;;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力菀;;环境侵权的社会救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健全[A];新形势下环境法的发展与完善——201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史新红;郭淑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推动社会的“第三次分配”[A];慈善事业与社会进步——宝鸡市“慈善事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集[C];2004年

10 沈海平;;宋庆龄在中国救济福利领域的贡献与作用[A];孙中山宋庆龄文献与研究(第五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艳;我州2368.64万元移民长期生活补助金保障青山嘴水库栗子园移民基本生活[N];楚雄日报(汉);2019年

2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飞扬;要向贫困群体伸出温暖的手[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王涛 张立宁;民政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4 凌凡;德国接受社会救济的人数增长迅速[N];中国社会报;2006年

5 ;社会救济与社会互助需要共同发展[N];中国社会报;2003年

6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记者 施扬 朱海兵 ;社会救济应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N];浙江日报;2004年

8 ;清代北京社会救济的管理机构(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吴贵民 李春园;意义非凡的社会救济工程[N];中国社会报;2002年

10 李红光;为完善社会救济提供历史借鉴[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守杰;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益刚;民国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国林;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鸿山;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林兴龙;关于汉代社会救济的若干问题[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绍浩;抗战时期鄂西后方社会救济研究(1937-1945)[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寇耀锦;抗战时期四川社会救济管理研究(1937-1945)[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3 吴巧华;广东省丰顺县社会救济工作研究(1956-1966)[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4 黄晓燕;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鄢圣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救济法律中公权力规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6 吴志坚;晋江市社会救济制度创新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费雷杰;浅析都铎王朝时期的社会救济[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8 范嘉;监护侵害行为中未成年人的社会救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峰;浅论南京国民政府之救济理念及实践[D];贵州大学;2008年

10 王超;早期维新派社会救济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8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18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