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政治动员视域下的国民政府抗战纪念仪式研究(1938-1949)

发布时间:2020-09-15 14:4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抗战纪念仪式,对政治动员的开展,集体记忆的唤醒,政治认同的塑造,乃至政府权威的提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战纪念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仪式,是实现政治动员和政治认同的重要方式,具有调适公众心理、凝聚社会力量、影响公共决策和维持政治稳定的功能。民族国家通过构建仪式情境以及运用仪式中蕴含的语言、声音、图像和行为等象征符号来动员与整合社会,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同时,为保持仪式经久不衰的动员能力,利用政治仪式构建的集体记忆实现政治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化。笔者在梳理政治仪式与政治动员的理论关系基础上,分析了国民政府抗战纪念仪式的类型和过程,并从象征符号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探讨纪念仪式是如何进行政治动员的。抗战纪念仪式动员全国军民坚定抗战信念、积极投入抗战实践,更是提升了国民政府的权威,向国际社会证明了抗日战争是“世界公理与正义之战”,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援。最后笔者在总结抗战纪念仪式局限与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当今的纪念仪式有所启发。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霞;;政治仪式的符号学解读——以阅兵式为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王海洲;;政治空间转换中的仪式实践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3 郭辉;;操演的政治:现代国家仪式与民初政治合法性建构[J];安徽史学;2013年01期

4 王海洲;;政治仪式外部环境的分层解析:文化、政制与事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5 李路曲;;政治仪式功能的变迁[J];新视野;2012年06期

6 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再生产:政治记忆的双重刻写[J];江海学刊;2012年04期

7 杨小明;;政治动员的功能新探[J];浙江学刊;2012年01期

8 王海洲;;试析政治仪式中的声音符号及其象征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9 王海洲;;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动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0 王海洲;;论政治仪式变革中的政治传统——站在保守与激进之间的审查官[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汪健康;何选明;肖富忠;;依托政治动员机制 做好媒体动员准备[N];中国国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D];复旦大学;2008年

3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素华;对政治认同的功能和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江龙;国家认同的建构:政治仪式视角下的9·3纪念阅兵[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子愿;新中国的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实现(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朱润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4 冯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七七纪念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瑞娜;合法性构建过程中的主流媒体与政治动员[D];南京大学;2012年

6 郝小玮;抗战时期后方的献金运动[D];西南大学;2012年

7 武慧;山东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中的民众政治动员研究(1937-1945)[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杨;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1949-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宇;中国革命中的情感动员[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9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19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7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