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日俄战争前后日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07:17
   日俄战争是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中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争,它将东北亚几个大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到一起。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中,俄国无疑是先行者,俄国制定并实施其远东政策,不断的在中国东北地区及太平洋沿岸开疆拓土,谋取权益。而后发国家日本则制定了“大陆政策”,幻想在远东谋取“特殊利益”,殖民扩张。俄国的“远东政策”开始同日本的“大陆政策”发生激烈的冲突,终酿成了日俄战争的爆发。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惨败而告终,并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战争结束后,因为俄国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的转变,俄国从实际出发改变了其外交政策,寻求与日本的妥协,通过签订四次《日俄密约》,建立同盟关系,以求共同主导东北亚格局。而日本也因为其实力尚显弱小,还不具备统治东北亚的实力,选择与俄国结好,并制定外交政策,建立满铁经略中国东北。本文以日俄战争为轴,叙述战前与战后日俄关系的演变及其演变对日本、俄国及中国的影响。
【学位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831.3;D851.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1章 战前俄国、日本的外交关系
    1.1 战前俄国、日本的对外关系
        1.1.1 俄国的“独大”
        1.1.2 日本的崛起
    1.2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日本对外关系的变化
        1.2.1 俄国的变化
        1.2.2 日本的变化
第2章 日俄战争与《朴茨茅斯和约》
    2.1 日俄战争及结果
    2.2 《朴茨茅斯和约》
        2.2.1 朴茨茅斯和平会谈
        2.2.2 《朴茨茅斯和约》及国内外反响
        2.2.3 《朴茨茅斯和约》政治遗产
第3章 日俄战争后日俄关系的嬗变
    3.1 战后俄国对外关系变化
    3.2 战后日本对外关系变化
第4章 日俄战争及战后日俄关系演变的影响
    4.1 对俄国的影响
    4.2 对日本的影响
    4.3 对中国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岩松;;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J];商;2016年33期

2 刘伊玲;;坂下重信:搭建中日友好桥梁[J];中国经济信息;2018年23期

3 井上一郎;;奥巴马执政以来日中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6年01期

4 习近平;;搭建中厄友好合作的新桥——习近平在厄瓜多尔媒体发表署名文章[J];国际援助;2016年06期

5 ;国际[J];祖国;2016年22期

6 印边;;巴铁究竟有多铁?[J];人生与伴侣(月末版);2017年01期

7 李佳乐;;埃及外交新政策对中埃关系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7年13期

8 孟月明;;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播下中日民间友好的种子[J];侨园;2017年03期

9 魏良磊;温馨;胡晓光;;中俄博览会助力两国务实合作迈向更高水平[J];金融世界;2016年08期

10 吴杨;张炜;;伊朗核危机下美国对伊朗的政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帅;;试论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向[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2 王冬芳;楚志高;;中国与朝韩两国关系史新视角[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梅;;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4 赵干城;;中国对印度战略的基本理念与政策选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刘少东;;破解中日互信中的制约因素[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6 王维远;王江鹏;;日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关于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几点认识[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7 方秀玉;;中美关系的转变与朝鲜半岛安全[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六辑)[C];2014年

8 李凡;;1917-1991年日苏关系史的主要特征[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9 马文生;;探寻东北亚和平之路:从被动到主动——访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院长金相淳教授[A];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第1期 春季号)[C];2017年

10 梁敏和;;中国-印尼关系60年回顾与展望[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巴基斯坦总理 穆罕默德·纳瓦兹·谢里夫;超越外交的巴中关系[N];经济观察报;2015年

2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中俄领导人要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作规划[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驻比什凯克记者 高寒;吉哈两国关系回暖曙光初现[N];文汇报;2017年

4 本报驻柏林记者 谢飞;德俄能源合作成两国关系缓和新动力[N];经济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童沛 李如意;日方期待将两国关系提至新高度[N];北京日报;2018年

6 本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张志文;把两国关系提升到全新高度[N];人民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王新萍 李应齐;“西中两国关系将进一步深化”[N];人民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陈博;经贸合作推动中西两国关系走深走实[N];经济日报;2018年

9 记者 蔡长春;孟建柱会见泰国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维[N];法制日报;2016年

10 记者 汪嘉波;普京表示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伙伴[N];光明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国;21世纪初中蒙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吴清香;越南中国观的发展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张海霞;冷战后中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毛艳;中俄关系制度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婷;合作与摩擦:冷战后的中加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6 Dagiisuren Dorjderem(达格苏仁);21世纪初蒙中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韦健锋;现实主义视角下的邻国外交[D];云南大学;2013年

8 武明雄(VO MINH HUNG);后冷战时期越法关系研究(1991-2011)[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劳华夏;乌克兰对外政策演变与乌俄关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10 魏晓东;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研究(1949-2012)[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扬;日俄战争前后日俄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

2 于小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3 杜博;媒体眼中的中白两国关系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娜丽(Nyamgerel);冷战后的蒙中关系发展及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5 丁兆中;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走向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新春;中印地缘关系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刘红良;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的新进展及前景解析[D];四川大学;2006年

8 拉塔纳;试论老挝对华政策变化对老中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依稀汉达;冷战后蒙中关系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赛提喷(saithiphon);老挝与中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27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27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