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阿富汗国内安全话语体系下的国家安全力量构建

发布时间:2020-10-26 22:35
   2001年底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推翻塔利班政权后,为维护阿富汗国内安全环境,阿富汗国家安全力量的构建成为战后重建事业中重要的环节。从2002年至今,阿富汗国防和安全部队在美国为主国际各方的努力下建立起来,并得到了一定发展,机构种类较为齐全,装备训练水平获得提高,成为该国正规化的国家安全力量。国家安全部队的建设以维护国内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国际援助为基础。与此同时,这支新兴安全力量的发展还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包括财力不足、兵源流失、各民族兵员比例失衡、美国撤军、"伊斯兰国"向阿富汗的渗透等带来的影响。中国应加强与阿富汗政府的合作,以共同稳定地区安全形势,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安全的发展环境。
【部分图文】:

反政府武装,平民,人员,阿富汗


阿富汗国内安全话语体系下的国家安全力量构建市以及几乎所有中心区域等,但塔利班控制了广大农村地区,具有与阿富汗政府争夺如赫尔曼德等战略要地的能力,并继续在喀布尔进行恐怖袭击。塔利班试图通过这些攻击引起媒体的关注,在阿富汗国民当中制造不安全感,以削弱民众对阿富汗政府的信心。根据2015年下半年的民意调查显示,仅有28%的阿富汗人表示对本地安全形势感到满意。①图12009至2014上半年反政府武装人员(AGE)造成的平民伤亡情况资料来源:AnthonyH.Cordesman,“TheForcesShapingTransitioninAfghanistan:2014-2016”,Centerfor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CSIS),WashingtonD.C.,September24,2014,p.58.以上这些情况充分表明,阿富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阿富汗战争结束10多年后,阿富汗仍没有迎来和平的曙光,国内反政府武装分子发动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极大影响了阿富汗国内秩序的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阿富汗国家安全力量具有明确的目标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建立强大高效国家安全力量之目的是为了建立可靠的国内安全环境,同时也是对公民生存基本安全需要的一种保障。由于阿富汗国内几十年来长期战乱,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许多人更是无端死于非命。据统计,自1978年阿富汗战乱以来,几十年间有600万阿富汗人成为难民,占当时阿富汗总人口的1/3。②此外,长期军阀混战以及塔利班残余势力实施的各种突如·37·①②U.S.DepartmentofDefense,“EnhancingSecurityandStabilityinAfghanistan”,WashingtonD.C.,December2015,p.17,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1225_Report_Dec_2015_Final,2015-12-10.[英国]沙伊斯塔·瓦哈卜、巴里·扬

安全事件,资料来源,平民,次数


阿富汗国内安全话语体系下的国家安全力量构建图3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安全事件的日均次数资料来源:JohnF.Sopko,“SpecialInspectorGeneralforAfghanistanReconstruction(SIGAR);QuarterlyReporttotheUnitedStatesCongress”,SIGAR,Oct.30,2015,pp.90-91.图3显示了美军逐渐撤出后的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和造成的平民伤亡情况。总的来说,由于美军驻阿富汗兵力的减少和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逐步接管安全任务,近几年来安全事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平民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升高。从2015年1月1日到11月30日,反政府武装分子攻击造成的军方与平民总伤亡人数比2014同期增加了约4%。①虽然2015年的日均安全事件与2014年数量相当,但是平民伤亡人数却呈现大幅升高的趋势。2015年5月1日到7月31日期间,联合国对阿富汗援助团(UnitedNationsAssistanceMissioninAfghanistan,UNAMA)报道了2985例平民伤亡,报道还宣称2015年8月7日一天的平民伤亡人数竟高达355人,是援助团自2009年开始跟踪报道以来最严重的一天。除了加强对平民的攻击外,反政府武装的攻击目标与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联合国报告记录了2015年5月1日至7月底期间共发生了6096起安全事件,虽然比2014年同期减少了4.6%,但是其中包括291例暗杀与暗杀未遂,同比增长了11.4%。反政府武装在一些省份全力攻占地区中心,在阿富汗的364个地区当中,有7个地区的中心被占领(有5个被阿富汗国防和安全部队夺回),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上升。②反政府武装攻击策略的另一变化是针对性攻击不断增加。2014年上半年,针对性攻击造成的平民伤亡占到了平民伤亡总数的9%。在2014年反政府武装针对·49·①②U.S.DepartmentofDefense,“EnhancingSecurityandStabilityinAfghanistan”,WashingtonD.C.,

反政府武装,平民,人员,阿富汗


阿富汗国内安全话语体系下的国家安全力量构建市以及几乎所有中心区域等,但塔利班控制了广大农村地区,具有与阿富汗政府争夺如赫尔曼德等战略要地的能力,并继续在喀布尔进行恐怖袭击。塔利班试图通过这些攻击引起媒体的关注,在阿富汗国民当中制造不安全感,以削弱民众对阿富汗政府的信心。根据2015年下半年的民意调查显示,仅有28%的阿富汗人表示对本地安全形势感到满意。①图12009至2014上半年反政府武装人员(AGE)造成的平民伤亡情况资料来源:AnthonyH.Cordesman,“TheForcesShapingTransitioninAfghanistan:2014-2016”,Centerfor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CSIS),WashingtonD.C.,September24,2014,p.58.以上这些情况充分表明,阿富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阿富汗战争结束10多年后,阿富汗仍没有迎来和平的曙光,国内反政府武装分子发动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极大影响了阿富汗国内秩序的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阿富汗国家安全力量具有明确的目标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建立强大高效国家安全力量之目的是为了建立可靠的国内安全环境,同时也是对公民生存基本安全需要的一种保障。由于阿富汗国内几十年来长期战乱,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许多人更是无端死于非命。据统计,自1978年阿富汗战乱以来,几十年间有600万阿富汗人成为难民,占当时阿富汗总人口的1/3。②此外,长期军阀混战以及塔利班残余势力实施的各种突如·37·①②U.S.DepartmentofDefense,“EnhancingSecurityandStabilityinAfghanistan”,WashingtonD.C.,December2015,p.17,http://www.defense.gov/Portals/1/Documents/pubs/1225_Report_Dec_2015_Final,2015-12-10.[英国]沙伊斯塔·瓦哈卜、巴里·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仑;;走过阿富汗[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04期

2 小京;;阿富汗见闻[J];世界知识;1957年21期

3 列观;;苏联“阿富汗人”的遭遇[J];苏联问题参考资料;1988年03期

4 孟庆顺;阿富汗国家的诞生——兼论国家产生的第四种形式[J];西亚非洲;1989年02期

5 赵灵敏;;阿富汗的民主难题[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37期

6 克里斯迪娜·罗姆;保证女童读书识字——阿富汗人抵制塔里班政权倒行逆施[J];中国青年科技;2001年03期

7 王炜;记者眼中的阿富汗[J];瞭望新闻周刊;2000年45期

8 ;了解阿富汗[J];东方艺术;2001年06期

9 天山;揭开阿富汗妇女的面纱[J];国际展望;2001年24期

10 李贤华 ,张丁一;阿富汗:废墟上的重建[J];人民公安;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蒲瑶;非政府组织与阿富汗战后重建[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炫熹;“后撤军时代”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以及相关国家的应对[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诗隽;“9·11”后阿富汗民族和解进程探析[D];新疆大学;2016年

3 陈欢;后冷战时代巴基斯坦对阿富汗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15年

4 李昕;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阿富汗国家重建政策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王荣丽;阿富汗战争后阿富汗的安全重建[D];西北大学;2010年

6 叶洁静;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阿米力;浅析美国对阿富汗政策的演变:1979-2003[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周建峰;查希尔十年改革及其对阿富汗和平重建的启示[D];外交学院;2015年

9 王羽维;论普什图族在阿富汗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10 储秀清;阿富汗难民问题探析[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7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57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