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政府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9:22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普及,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求助方式,具有信息传播快、筹款效率高、参与门槛低等特点。个人网络求助行为不仅在促进我国网络慈善事业发展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其出现让慈善不再受制于时间、空间和财富,有效弥补了传统慈善的不足,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约束,在存在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情况下,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网络诈捐、骗捐等社会事件,不断折损网络慈善的社会公信力。我们应当意识到,对于个人网络求助行为,依赖其通过自身调整来实现规范和约束是不切实际的,政府应当从履行社会治理职能出发,承担起必要的规制责任。本文立足于公共利益的保护和社会治理需求,针对当前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存在的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引入政府规制概念。以分析典型案例——“罗尔事件”入手,深入剖析当前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在展开政府规制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完善求助信息披露机制、明确网络平台审核监督责任、规范捐赠款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立法机制以及多角度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七大方面来强化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监管。
【学位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2.9;D66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文献研究综述
        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三) 研究的意义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案例分析法
    (五)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1. 研究难点
        2. 研究的创新点
二、政府规制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概念
        2.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和网络慈善募捐的区别
    (二)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政府规制
        1. 政府规制的相关概念
        2. 政府规制的类型
        3. 政府规制目标以及实现路径
        4.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在政府规制理论中的属性分析
        5.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个人网络求助行为政府规制
三、当前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存在问题分析——以“罗尔事件”为例
    (一) “罗尔事件”始末
    (二) 当前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存在的问题
        1. 求助者信息公开程度低
        2. 捐赠资金上限制定过于随意
        3. 网络平台未能承担信息审核责任
        4. 捐赠资金使用和管理缺乏监督
        5. 尚未建立有效监管机制
    (三)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产生问题的原因
        1.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伦理失信
        2. 从众心理影响慈善资源优化配置
        3.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存在立法空白
    (四) 从“罗尔事件”看政府责任缺失
四、政府对个人网络求助行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 政府规制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现状
    (二) 政府对个人网络求助行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信息不对称要求政府规制
        2. 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负外部性要求政府规制
        3. 公共利益保护要求政府规制
        4. 政府规制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成本与收益
五、完善个人网络求助行为政府规制的对策
    (一) 完善运行机制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二) 完善求助信息披露机制
    (三) 明确网络平台审核监督责任
    (四) 规范捐赠款使用和管理
    (五) 建立健全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监督机制
    (六) 完善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的立法机制
    (七) 多角度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鲁南;;规范网络募捐 引导高效捐赠[J];社会福利;2015年10期

2 曹金容;刘玥;;网络募捐的制度建构与规范管理初探[J];法制博览;2015年05期

3 吕鑫;;论公民募捐的合法性[J];当代法学;2014年04期

4 汪丹;于立平;;网络募捐:时尚背后的困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4期

5 张晓光;张强;;“自发型网络慈善”的运行机制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房晓琛;;论“微慈善”模式:技术、理念与现实困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张北坪;;网络求助的结构性缺位探究[J];新闻战线;2012年07期

8 邸耀敏;;非公益募捐余款归属制度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9 侯江红;徐明祥;张侃侃;;基于网络的非营利组织募捐模式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郑程;;公共事件中的政府责任缺失与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俊男;中国慈善事业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一;论不当个人网络求助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7年

2 王可循;“微慈善”的政府规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侯林;我国民间慈善行为中的政府监管[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周鑫;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角色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5 覃青作;网络公益行为的政府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陈慧;网络慈善组织的运作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智;我国慈善事业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敖向姣;“微公益”成长中的政府引导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王心;网络公益慈善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金佳卉;我国慈善组织法律规制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8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58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