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二战后日本阶级结构的变化及日共的调适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0-11-09 08:55
   自二战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阶级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仍旧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二是工人阶级内部的构成日益分层化且呈现出相对贫困化的趋势;三是近90%以上的日本国民在阶层归属意识方面定位为“中流”,中产阶级的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四是包括农民、青年人、妇女、老年人以及外国劳工等在内的其他社会阶层呈现出日益边缘化的新特征等等,这些新变化无疑给日共在政治上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由于日共原有的一些理论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但是日共又没有及时地找到一系列可替代的新理论,致使日共不仅在阶级基础、社会基础方面逐渐萎缩,而且在政治选举中的表现也令人感到差强人意。面对这种情况,日共必须适时地、灵活地在理论、实践层面上作出一系列新的调整来代替那些旧的理论和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日共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一系列的调整,诸如:将党的性质的定位逐渐从“工人阶级政党”转向“群众性政党”,在党的组织原则方面更为强调“发扬民主”,在党的斗争策略、方式上强调“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在党的意识形态方面奉行“无国家哲学”论,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进一步地壮大党的队伍等等,这些新政策的及时出台确实在近年来的日本大选中为日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支持。不容忽视的是,日共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因操之过急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日共在调整改革过程中潜藏着从传统共产党色彩向社会民主党色彩转变的危险。本文主要以阶级作为分析视角,通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分析方法等来全面地对二战以来日本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进行系统地阐述,进一步地厘清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日共的理论政策的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日共从“工人阶级政党”转向“群众性政党”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D73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1、关于自二战以来日本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方面的研究
        2、关于二战后日共所进行的理论调整方面的研究
        3、关于以阶级视角来分析一国政党的理论调整的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二战后日本阶级结构的基本构成及其变化特征
    (一) 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实力增强
        2、管理方式由统治趋向合作
    (二) 工人阶级
        1、工人阶级内部结构日益分化
        2、相对贫困扩大化
    (三) 中产阶级
        1、中产阶级的队伍日趋壮大
        2、中流意识的泛化
    (四) 其他社会阶层
        1、农民
        2、妇女
        3、青年
        4、老年人
        5、移民
二、日本阶级结构的变化给日本共产党带来的挑战
    (一) 日共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差强人意
        1、资产阶级利用自身强大的影响力以排挤日共的生存空间
        2、资产阶级管理方式的变化使日共缺少工会组织的有力支持
    (二) 日共的社会基础模糊不清
        1、工人内部的分层化使日共传统的阶级基础不断萎缩
        2、其他社会阶层的变化使日共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三) 中产阶级的扩大化和中流意识的泛化使日共的革命主张曲高和寡
三、二战后日本阶级结构变化下日共的调适与应对
    (一) 在党的性质上,由工人阶级政党转向群众性政党
    (二) 在党的组织原则上,民主集中制由强调“集中”转而注重“民主”
    (三) 日共的思想日益呈现出包容开放的新特征
        1、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由“马克思列宁主义”转为“科学社会主义”
        2、在党的意识形态方面,日共奉行“无国家哲学”论
        3、在思想宣传方式上,从以“机关报”为主到宣传方式日益多元化
    (四) 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方面,强调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民主改革
        1、在党的斗争策略、方式上,由“暴力革命”转向“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
        2、在党的奋斗目标上,由“民主联合政府”转向“国民联合政府”
        3、在经济制度上,由“国有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五) 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大党的队伍
        1、修改、简化党员的入党、退党等的程序
        2、扩大党对青年的吸引力
        3、赢得更多妇女的支持
        4、扩大党在农民中的影响力
        5、坚持为老年人谋福利
        6、积极维护移民工人的权利
四、对日共应对日本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的评价
    (一) 日共取得的成就
        1、日共党势有所增加
        2、日共对执政党的牵制作用持续增强
    (二) 日共存在的问题
        1、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2、面临由传统共产党色彩向社会民主党色彩转变的危险
    (三) 日共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糜海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多重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2 于海青;;美共领导人谈美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J];理论参考;2002年12期

3 张全明;立体研究宋代阶级结构的力作──《宋朝阶级结构》评介[J];中国史研究;1998年03期

4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和文化[J];党建;1988年04期

5 何建章;我国现阶段阶级结构和全民企业内部分层问题[J];河北学刊;1988年06期

6 李一蠡;大胆而实事求是的理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结构研究》简评[J];瞭望周刊;1988年21期

7 何建章;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结构[J];社会学研究;1988年05期

8 卉歌;;对我国当今社会结构和矛盾的有益探索——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结构研究》[J];哲学动态;1988年01期

9 勤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结构研究》简介[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10 刘世华;;对资本主义再认识观点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尹文清;日本共产党的党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曹天禄;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艳玲;“科学视角”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建华;马克思主义在日中早期传播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立红;二战后日本阶级结构的变化及日共的调适与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尹倩;冷战后日本共产党的探索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18年

3 陈粤;21世纪日本共产党理论变化及其自身建设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4 孙慧;赖特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超;日共的政坛角色转换及其对中日关系影响[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蕾;我国当代工人阶级新变化的分析及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刘楠楠;日共应对日美安保的政策探析[D];青岛大学;2010年

8 王小静;从《美国悲剧》看大众文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9 曹珊珊;21世纪日本共产党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D];辽宁大学;2016年

10 杨凯;日共与中共党际关系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6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2876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