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看护方式选择与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
发布时间:2021-02-08 20:48
女性作为劳动供给的重要来源,其劳动参与对于性别平等和家庭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我国女性劳动供给表现为劳动力资源优势逐年减弱。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人口结构化矛盾日益凸显,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不断加深,同时,缓解老龄化问题的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为探究现有人口下进一步释放劳动力供给的可行性,本文对我国城镇女性劳动供给问题以学龄前儿童看护方式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现代社会,女性为了实现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工作与育儿之间的平衡,需要在外界的帮助下才能实现,例如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市场购买托幼服务等。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祖辈帮忙照顾孙辈的传统,隔代照料行为既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维护情感,还能减轻已婚女性的育儿压力,为避免其职业中断提供支持。但近年来,中国城市有延迟退休的趋势,这势必会对女性,尤其是选择隔代照料方式的女性的劳动参与产生影响。中国3岁以下儿童托幼事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和薄弱的现状,也不利于幼儿的平等教育和女性就业,这可能是全面二孩政策没有实现预期的原因之一,更是对幼儿看护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实...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统计分析法
1.4.3 计量分析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正式教育和女性劳动参与
2.2 隔代照料和女性劳动参与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劳动供给和劳动参与率的界定
3.2 劳动经济理论模型
3.2.1 个人劳动供给模型
3.2.2 家庭经济学理论
3.2.3 比较优势理论
3.2.4 角色冲突理论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计
4.1.1 模型与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1.3 变量选择
4.2 描述性统计
4.3 实证分析结果
4.3.1 基础回归结果
4.3.2 稳健性检验
4.3.3 内生性处理: 工具变量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隔代照料与女性劳动供给——兼析照料视角下全面二孩与延迟退休悖论[J]. 邹红,彭争呈,栾炳江. 经济学动态. 2018(07)
[2]儿童照料方式对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J]. 杜凤莲,张胤钰,董晓媛. 世界经济文汇. 2018(03)
[3]老年父母照料家庭与成年子女劳动供给——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分析[J]. 卢洪友,余锦亮,杜亦譞. 财经研究. 2017(12)
[4]中国3岁以下儿童托幼政策与事业发展回顾[J]. 和建花. 中国妇运. 2017(01)
[5]托幼服务相关政策:中国现实与国际经验[J]. 宋健.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6(11)
[6]照料孙子女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 宋璐,李亮,李树茁. 社会学研究. 2013(06)
[7]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视角[J]. 丁守海,蒋家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12)
[8]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新解释: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J]. 沈可,章元,鄢萍. 人口研究. 2012(05)
[9]转轨期女性劳动参与和学前教育选择的经验研究:以中国城镇为例[J]. 杜凤莲,董晓媛. 世界经济. 2010(02)
[10]家庭结构、儿童看护与女性劳动参与:来自中国非农村的证据[J]. 杜凤莲. 世界经济文汇. 2008(02)
硕士论文
[1]父母照料与女性工作家庭平衡[D]. 王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本文编号:3024511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统计分析法
1.4.3 计量分析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正式教育和女性劳动参与
2.2 隔代照料和女性劳动参与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劳动供给和劳动参与率的界定
3.2 劳动经济理论模型
3.2.1 个人劳动供给模型
3.2.2 家庭经济学理论
3.2.3 比较优势理论
3.2.4 角色冲突理论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计
4.1.1 模型与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1.3 变量选择
4.2 描述性统计
4.3 实证分析结果
4.3.1 基础回归结果
4.3.2 稳健性检验
4.3.3 内生性处理: 工具变量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隔代照料与女性劳动供给——兼析照料视角下全面二孩与延迟退休悖论[J]. 邹红,彭争呈,栾炳江. 经济学动态. 2018(07)
[2]儿童照料方式对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J]. 杜凤莲,张胤钰,董晓媛. 世界经济文汇. 2018(03)
[3]老年父母照料家庭与成年子女劳动供给——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分析[J]. 卢洪友,余锦亮,杜亦譞. 财经研究. 2017(12)
[4]中国3岁以下儿童托幼政策与事业发展回顾[J]. 和建花. 中国妇运. 2017(01)
[5]托幼服务相关政策:中国现实与国际经验[J]. 宋健.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6(11)
[6]照料孙子女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 宋璐,李亮,李树茁. 社会学研究. 2013(06)
[7]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视角[J]. 丁守海,蒋家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12)
[8]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新解释:家庭结构变迁的视角[J]. 沈可,章元,鄢萍. 人口研究. 2012(05)
[9]转轨期女性劳动参与和学前教育选择的经验研究:以中国城镇为例[J]. 杜凤莲,董晓媛. 世界经济. 2010(02)
[10]家庭结构、儿童看护与女性劳动参与:来自中国非农村的证据[J]. 杜凤莲. 世界经济文汇. 2008(02)
硕士论文
[1]父母照料与女性工作家庭平衡[D]. 王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本文编号:3024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2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