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21:06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嵌入了我们这个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成就感和存在感最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掌握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同时发掘网络舆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直面的课题。连云港市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特殊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网络上蕴含的有关连云港的舆情信息可谓海量,尤其是负面网络舆情信息频发,也是全国各大媒体高度关切的地区之一。连云港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对全国地级市应对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在界定网络舆情和政府应对两个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情境危机传播理论、善治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政府危机管理理论。随后从连云港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连云港市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了连云港市应对网络舆情的特殊性,罗列了连云港市采取的举措和成效。以2016年“核废料”事件为例,论文分析了连云港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针对连云港市政府应对分析美国加州、韩国釜山和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应对网络...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图??Fig.?2-1?the?formation?and?change?map?of?network?public?opinion??
危机传播人员首先会预判危机情境发展态势,以此来评估危机主体的名誉损失,??通过寻找危机处置失当和人民不满意原因,决定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模型如图2.?7所示。???\<???图2-2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模型??Figure?2-2?model?of?situation?crisis?communication?theory??[24]魏淑艳,唐荣呈.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助推因素与引导策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0):116-121??-15-??
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尤其是对当地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事件爆发??时,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政务两微”向群众公布事情的真相,这能有效的遏制各??类煽动性的谣言的传播,避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党政机关还可以占领??舆情的主导权。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事关民生的职能服务部门??均已开启了政务微博和政务公众号,各职能服务部门依据自己的业务特点,通过??“政务两微”开启了与群众有针对性的沟通互动。??3.1.4取得的成效??像其他技术革命一样,互联网技术对人类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冲击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互联网为人类开启了一个信息传递快捷、工作学习方便的高效信息??时代。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它既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它能造福社会,也能破坏社会。在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确保网??络空间纯洁、健康、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提升党政机关网络服务能力和网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网络法律现状与发展原则[J]. 张元. 知与行. 2017(01)
[2]动态能力视角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J]. 毛秀梅,田辛玲.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1)
[3]网络治理的多方博弈——韩国网络实名制的历史回顾[J]. 董俊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国家网信办联合公安部等四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J]. 马林溪. 中国防伪报道. 2015(12)
[5]危机管理模式下新媒体网络舆情治理路径研究[J]. 李阳.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4)
[6]韩国网络监管对中国网络监管的启迪意义[J]. 栾静均. 今传媒. 2015(01)
[7]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究[J]. 李庆林,张超,吴芳菲. 编辑之友. 2014(11)
[8]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助推因素与引导策略分析[J]. 魏淑艳,唐荣呈. 理论月刊. 2014(10)
[9]政府视域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反思[J]. 彭知辉. 情报杂志. 2014(09)
[10]网络安全、网络战争与国际法——从《塔林手册》切入[J]. 陈颀. 政治与法律. 2014(07)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 易臣何.湘潭大学 2014
[2]新闻德性论[D]. 王金礼.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刘萍萍.安徽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7715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图??Fig.?2-1?the?formation?and?change?map?of?network?public?opinion??
危机传播人员首先会预判危机情境发展态势,以此来评估危机主体的名誉损失,??通过寻找危机处置失当和人民不满意原因,决定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模型如图2.?7所示。???\<???图2-2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模型??Figure?2-2?model?of?situation?crisis?communication?theory??[24]魏淑艳,唐荣呈.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助推因素与引导策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0):116-121??-15-??
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尤其是对当地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舆情事件爆发??时,地方政府可以利用“政务两微”向群众公布事情的真相,这能有效的遏制各??类煽动性的谣言的传播,避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党政机关还可以占领??舆情的主导权。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事关民生的职能服务部门??均已开启了政务微博和政务公众号,各职能服务部门依据自己的业务特点,通过??“政务两微”开启了与群众有针对性的沟通互动。??3.1.4取得的成效??像其他技术革命一样,互联网技术对人类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冲击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互联网为人类开启了一个信息传递快捷、工作学习方便的高效信息??时代。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它既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它能造福社会,也能破坏社会。在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确保网??络空间纯洁、健康、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提升党政机关网络服务能力和网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网络法律现状与发展原则[J]. 张元. 知与行. 2017(01)
[2]动态能力视角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J]. 毛秀梅,田辛玲.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1)
[3]网络治理的多方博弈——韩国网络实名制的历史回顾[J]. 董俊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国家网信办联合公安部等四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治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J]. 马林溪. 中国防伪报道. 2015(12)
[5]危机管理模式下新媒体网络舆情治理路径研究[J]. 李阳. 社会科学辑刊. 2015(04)
[6]韩国网络监管对中国网络监管的启迪意义[J]. 栾静均. 今传媒. 2015(01)
[7]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究[J]. 李庆林,张超,吴芳菲. 编辑之友. 2014(11)
[8]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助推因素与引导策略分析[J]. 魏淑艳,唐荣呈. 理论月刊. 2014(10)
[9]政府视域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及反思[J]. 彭知辉. 情报杂志. 2014(09)
[10]网络安全、网络战争与国际法——从《塔林手册》切入[J]. 陈颀. 政治与法律. 2014(07)
博士论文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政府监控[D]. 易臣何.湘潭大学 2014
[2]新闻德性论[D]. 王金礼.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刘萍萍.安徽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87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8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