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7 21:16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卷入全球化浪潮的我国,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且新媒体也日益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为了坚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为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新媒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首先分析和论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新媒体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了推进大众化必须充分运用新媒体。然后结合新媒体的特征,阐述了新媒体推进大众化的优势和劣势。最后从人才队伍、人民群众、传播渠道、表现形式和话语方式、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对新媒体推进大众化路径做出了思考。本文在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新媒体的基础上,将新媒体与大众化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对大众化路径的探索,对推进大众化路径做出了相关思考,为当下推进大众化路径...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三)概念界定
        1.对“大众化”相关概念的界定
        2.对“新媒体”相关概念的界定
        3.对“路径”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1.研究的重点、难点
        2.研究的创新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1.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要求
        2.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
        3.我国人民群众的要求
    (二)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1.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
        2.有利于坚持理论自信
        3.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二、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
        1.引导了新媒体的方向
        2.丰富了新媒体的内容
        3.净化了新媒体的环境
    (二)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契机
        1.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
        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
        3.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群体
三、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和劣势
    (一)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
        1.便捷性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本
        2.多样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阵地
        3.即时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劣势
        1.开放的结构和传播的即时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2.传播的碎片化,削弱了理论的吸引力
        3.使用者素质和条件的差异性,影响了工作的有效性
四、新媒体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思考
    (一)建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发挥“代表性人士”的积极作用
        1.建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在新媒体中发挥“代表性人士”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作用
    (二)注重人民群众的“分众化”,提升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1.把握人民群众在新媒体中的特征,注重人民群众的“分众化”
        2.提升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
    (三)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渠道
        1.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媒体终端和平台
        2.创建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媒体平台
        3.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统的传播渠道与新媒体的结合
    (四)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和话语方式
        1.利用新媒体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表现形式
        2.利用新媒体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方式
    (五)健全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1.创新管理方式
        2.加强法律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三)报纸类
    (四)硕博论文
    (五)电子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论(下)[J]. 黄庭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1)
[2]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的内容[J]. 苗伟.  理论与现代化. 2016(05)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素运行的矛盾[J]. 李春会.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8)
[4]大力加强“中国文化引导”,深入促进宗教发展“中国化”[J]. 李向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J]. 彭兰.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03)
[6]论“新媒体”概念的基本内涵[J]. 何华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7]“新媒体”概念辨析与传统媒体尴尬处境[J]. 张立斌.  青年记者. 2015(28)
[8]“机制创新”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J]. 谭可可.  学术论坛. 2015(03)
[9]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定义梳理及二者关系辨析[J]. 吴潮.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05)
[10]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J]. 隋秀英.  理论界. 2014(08)

博士论文
[1]新媒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D]. 李勃.山东大学 2016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D]. 唐小芹.湖南师范大学 2016
[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 蔡泉水.南昌大学 2016
[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研究[D]. 谭可可.湘潭大学 2015
[5]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 胡艺华.湖南师范大学 2014
[6]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 李春会.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 王恒兵.河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民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梦云.扬州大学 2017
[2]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D]. 程雅娟.山西师范大学 2016
[3]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D]. 杨冰玉.福建农林大学 2016
[4]新媒体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 朱剑梁.山西财经大学 2016
[5]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及其对策[D]. 王润泽.河北师范大学 2015
[6]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D]. 胡博文.安徽大学 2013
[7]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D]. 李媛.曲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87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87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