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期中国与东亚国际关系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前期中国与东亚国际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华北达于高潮,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20世纪前期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也呈现出了"天翻地覆"的剧变局面。20世纪前期中国与东亚国际关系,作为近百年来旧中国对外关系的后半部分,一方面,它延续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局面,这在清末民初、国民党政府的某些时期表现明显;但另一方面,在近代中国由"谷底"开始不断"上升"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外交也开始了"从屈辱到崛起"的艰难过程,从而对于东亚世界国际关系的改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中国与东亚国际关系而言,如果说20世纪前20年的清末民初时代,中国主要是继续被动适应19世纪的屈辱局面的话,五四之后的后30年,以国共两党为代表,中国主要是对于这种局面的主动应变和挑战。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如何处理好中日美三角关系,则是20世纪前期的主要外交课题。20世纪前期的中国与东亚国际关系,同样是东亚世界复兴与崛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世纪前期(-) 中国外交 东亚世界 国际关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9JJD770024)
【分类号】:D829
【正文快照】: 从1900年春夏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华北达于高潮、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20世纪前期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如同20世纪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一样①,也呈现出了“天翻地覆”的剧变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是延续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对于东亚国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庆跃;杨勇;;论1919-1927年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孙玲;;东帝汶维和:一次重大的外交决定[J];中国报道;2010年02期
3 甄华杰;杨万清;;“中国-阿拉伯学者论坛”综述[J];西亚非洲;2010年02期
4 吴楚克;;中国国防与边疆防御问题研究新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谢开贤;;唤起工农群众:李大钊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外交[J];领导文萃;2010年02期
7 龙之图;;大国竞技场,中国为什么交不到朋友?[J];领导文萃;2010年02期
8 徐正源;;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认知的形成机制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9 边飞飞;;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J];世纪桥;2010年03期
10 张青波;贾琼;;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相互关系浅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龙云;;对中国诗歌的几点期待[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顾维慧;孙宪明;王苏;王月林;乔晓波;;东亚地区多年OLR资料趋势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商林;田文寿;;全球及东亚地区甲烷浓度分布[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4 宋桂英;潘进军;王德民;韩经纬;荀学义;;内蒙古夏季干旱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隆勋;朱艳峰;金启华;张博;申乐琳;彭玉萍;;东亚副热带季风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季风的相互作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吴瑶;;NCEP、ERA40再分析资料下东亚冬季风异常变化特征的比较[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卫玮;;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汪佳伟;汤绪;陈葆德;;全球变暖对亚洲夏季风北边缘带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朱凌云;张美根;高丽洁;安炜;胡良温;;东亚地区硝酸盐湿沉降的数值模拟[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殷作如;李建民;高焕民;郑晓东;王俭;刘连富;李敬梅;崔立成;闫秀生;范伟;吴冬雪;王世杰;高志强;刘双勇;贾德毅;苌建强;张卫红;郑丽红;;煤炭企业调度信息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念生;2011 让步伐更坚实[N];人民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余瀛波;“关注监所卫生”打开与中国合作之门[N];法制日报;2010年
3 张永彬 复旦大学出版社;学者书法谱新篇[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李凯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回顾:中国政治发展60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任晶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美国对外政策的内政根源与中国外交的应对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杜军玲;国家公共外交香港可出一份力[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李明博誓寻安重根遗骨[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刘晓平;苏州女杰笑傲百年妇运[N];苏州日报;2010年
9 梅良勇;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创造性解读[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雨谦;未来十年东亚经济仍将快速增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晓舟;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青;盛宣怀与近代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娄伟;中国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秩序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4 朱海伍;李鸿章洋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马野驰;东亚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韩晶;晚清中国电报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佳;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谱系[D];吉林大学;2010年
8 赵宏林;晚清地方外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湘容;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志坤;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豪斌;民国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小亮;宪政思想的发育与宪政的仿行[D];东华大学;2010年
3 陈力生;论孙瑜电影与上海(1932-1935)[D];东华大学;2010年
4 杨e
本文编号:308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