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往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研究过多地注重了其经济意义,而忽视了其国际关系学方面的意义。事实上,冷战结束以来,GMS经济合作不但促进了GMS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促进了这些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良性互动,反过来又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本文主要探讨GMS经济合作在冷战后GMS国家间关系的发展以及“和谐区域”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经济合作 国际关系学
【分类号】:F114.46
【正文快照】: “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Sub-region,GMS)经济合作作为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被公认为比较成功的次区域合作,其基本目的就是要促进次区域各国的经济繁荣,因而一般认为其经济学的意义是主要的、最基本的。以往对GMS经济合作的研究过多地注重了其经济意义,而忽视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洋;试论老挝经济的发展及其制约因素[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张良民;中老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J];东南亚纵横;1994年03期
3 卓礼明;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J];东南亚研究;2001年01期
4 崔桂田;越、老、朝、古四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张与进展[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3期
5 胡静;浅谈佛教对老挝文化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6 王荔,黄贵权;论瑶族文化的“汉化”特质与教育特征——以云南省广南县那洪村的蓝靛谣为例[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7 何平;;云南境外的傣泐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蒙;老挝社会分层结构的新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10年12月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电力概况[J];中国电力;2011年06期
2 张彦;赖映虹;;试论软实力和经济合作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3 王建欣;;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4 张彦;;东盟经济合作的建构主义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朱耀顺;孙康;丁红卫;;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6 丁庆龙;;ECFA:两岸经济合作持续前行[J];华人世界;2011年08期
7 曹张龙;;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8 姚涛;辛羽;;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合作现状的简要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刘青建;李源正;;中国与安哥拉经济合作特点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7期
10 彭明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日本经济战略构想[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岚;普永生;;加快个开蒙城市群建设,促进边境地区对外经济合作[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严法善;;推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市社联等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那·图木尔;;蒙中经济合作与人民的健康[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健康安全与保障--面对人类关注的健康问题”医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4 刘承智;;对构筑沿边地区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思考[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岸明;俞友康;;WTO框架下粤港澳台经济合作模式探讨[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兰胜德;陆景林;;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泛北部湾经济合作[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周鸣馨;;东北亚地域的经济合作与前景——市经济学会举办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义敢;唐兴文;赵世坤;;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建议[A];中国老科协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研讨会文集[C];2006年
9 钟启泉;蒋小勇;;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现状分析[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10 林治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俄韩经济合作及其影响[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及机制[N];云南日报;2005年
2 杜明刚;同饮一江水 共奏发展曲[N];解放军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陆建人;提升合作 惠及沿岸[N];人民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陈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创多赢格局[N];国际商报;2009年
5 徐松邋胡晓明;多方参与 成果显著 前景广阔[N];人民日报;2008年
6 河床;GMS经济合作的规划效应[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杜源江;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取得良好成效[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共饮一江水 共赢新世纪[N];云南政协报;2005年
9 马女婴;大湄公河的互利共赢[N];解放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丁文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硕果累累[N];国际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锴;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于金镒;环黄海经济合作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吉昌;中国行政区际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张云燕;社会建构主义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4年
5 刘澈元;两岸经济一体化取向下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艾哈迈德·沙里门;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鸿;雁行模式与东亚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玉冰;中国大陆沿海与台湾地区经济竞争力比较与整合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PARK JAE BOK;中国东北3省与韩国东海岸地区的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里玛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闫科闻;东北三省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子东;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模式演进与中国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林圣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之政治环境分析[D];延边大学;2005年
5 王秀芝;中部崛起视野中的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6 曹扶生;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与联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周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傅沂;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颖群;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喜艳;中日经贸关系与东亚经济合作评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关系学意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0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