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冷战后日本外交中的人类安全

发布时间:2017-04-16 05:10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日本外交中的人类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冷战后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社会中“安全”概念的外延扩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4年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安全”观。“人类安全”包括“免于恐惧的自由”和“免于匮乏的自由”,具体涉及到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个人安全、社区安全和政治安全七个类别。日本对“人类安全”概念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对外政策和行动上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将“人类安全”列为日本外交的一大支柱,多次修改ODA大纲,出资在联合国设立“人类安全保障基金”,促成“人类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扩充“利民·人类安全无偿援助计划”,开启FHS人类安全的非正式论坛等。“人类安全保障基金”作为日本运行时间最长的人类安全项目,对于日本人类安全政策具有代表性。其援助重点地区主要在非洲、亚太地区、东欧和中亚,而援助领域则集中于贫困、保健·医疗、冲突和难民。人类安全议程最敬业、最明确的支持者一直都是日本。日本将人类安全作为其国际关系,尤其是其位居世界前列的国际发展援助项目的主流和中心平台。人类安全在日本外交部的网站上占据醒目位置,同时突出的还有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究其原因,战后日本紧紧依附强国,很快融入新的世界秩序当中,并在经济上获得迅速发展,然而经济的崛起使得日本迫切希望恢复“正常国家”身份、争当“政治大国”,以尽可能增强与其经济大国实力相适应、参与世界政治事务的能力。为此,将“人类安全”与本国的“综合安全观”相结合制定对外政策,以人类安全援助作为多边外交手段,还致力于参与解决人类安全的全球性问题,积极开展国际制度外交,既在联合国框架内积极响应联合国提出的关于人类安全问题的呼吁和建议,又活跃在其他多边外交场合推广本国的人类安全政策,开展安全对话,提升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人类安全 日本外交 人类安全保障基金 日本对外援助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节 研究意义7-8
  • 第二节 文献综述8-10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10-11
  • 第一章 人类安全概念的提出与实践11-16
  • 第一节 人类安全概念的提出11-13
  • 第二节 国际人类安全议程的发展13-16
  • 第二章 日本人类安全政策的演变16-20
  •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人类安全政策16-17
  •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的日本人类安全政策17-20
  • 第三章 案例:日本人类安全保障基金20-31
  • 第一节 日本人类安全保障基金概况20-22
  • 第二节 日本人类安全保障基金的成果分析22-31
  • 第四章 日本积极参与人类安全议程的原因分析31-40
  •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思潮31-33
  • 第二节“普通国家化”的目标33-35
  • 第三节“综合安全观”的指导思想35-37
  • 第四节 多边外交战略37-40
  • 结论40-43
  • 参考文献43-46
  • 致谢46-47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天阳;;论欧洲人类安全观的理论和实践[J];欧洲研究;2014年01期

2 韩德;童俊;王志成;蒋湘平;;人类安全议程新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冯剑;;国际比较框架中的日本ODA全球战略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06期

4 王平;;日本ODA政策的形成、演变及前瞻[J];日本学刊;2008年03期

5 甘爱兰;;日本的联合国外交及“国际贡献”[J];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10期

6 刘苗苗;;日本ODA的发展与动机研究[J];北方经贸;2007年07期

7 关信平;郭瑜;;“人类安全”:概念分析、国际发展及其对我国的意义[J];学习与实践;2007年05期

8 刘舸;;日本ODA政策发展阶段及其外交目标分析[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9 刘志军;刘民权;;人类安全:概念与内涵[J];国际观察;2006年01期

10 金熙德;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定位与演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冷战后日本外交中的人类安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0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10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