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下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7 02:25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律不断完善,涉罪未成年人的治理主体已经从公检法系统延伸到了社会各系统,社工机构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主体之一,将怎样参与?参与将产生什么效果?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在政策的影响下,各地的公检法开始和社工机构进行合作试点,制度改革推进了司法社工在各地的发展,但各地的合作方式却不尽相同:购买社工机构的服务、委托社工机构开展服务、购买司法社工岗位等。不管哪种方式,政府考虑最多的是社工的专业性问题——社工参与的成效问题、投入产出问题。在司法社工方面的研究中,论述司法社工的必要性和如何参与某个流程具体做法的较多,在社工参与过程和成效方面的研究较少,在涉罪未成人抗逆力方面的研究更少。本文以CD市X机构的司法社工服务的涉罪未成年人为例,试图在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的支持下,用抗逆力轮模型的方式去分析涉罪未成年人在接受帮教服务中抗逆力的生成路径,借此向政府采购服务提供一个参考,也给其他参与该项服务的社工机构一个参考。笔者借鉴现有在青少年抗逆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X机构服务的涉罪未成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合开展服务社工的访谈和笔者自身工作...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逆力轮(Henderson&Milstein,2003)
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图2.1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检查工作流程图2.1.2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水平问卷分析涉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司法机关和被司法机关允许的机构才能接触到。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CD市X机构,2019年服务的涉罪未成年人发放问卷,发放群体约60人,回收问卷为39份,且全部有效。在回收问卷中已经结束帮教者为21份,正处于帮教中为18份。(1)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情况表2.1问卷量表的新的检验表项目个数信度值基本情况100.70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270.721表2.2问卷量表的效度检验表项目基本情况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Kaiser-Meyer-Olkin测量适当性0.70810.786
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生成路径研究364结论与反思4.1研究结论抗逆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有建设性的决策的能力。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归属感、信任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感几个方面方面,经过专业的社工帮教服务后,涉罪未成年人的归属感、信任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感的建立过程即是其抗逆力生成的过程。图4.1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生成路径图4.1.1关怀与支持过程完善了归属感归属感是我们能感受到自己被他人认同接纳,被一个群体重视和关注的感受,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自我认同和接纳的基矗归属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处在第三层次,马斯洛提出个人和社会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层次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建立了归属感,我们才更有信心去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才有能力去应对各种挑战。对于涉罪未成年人来说,最基础的归属感是来自于自己的正向认同和对家庭的归属。(1)社工的关怀和支持增加了自我认同通过本研究的实务案例,我们看到涉罪未成年人在帮教服务之前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愿意工作,认为工作是很困难的,自己不能通过工作而独立生活实务过程中社工从开始接案到结案,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陪伴和支持,过程中对案主表达了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在案主遇到问题后,能够给予基本的帮助。案主从一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解读与培育[J]. 贺华志.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09)
[2]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刑释人员再犯罪预防的新探索[J]. 刘阳.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2(08)
[3]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述评及启示[J]. 陈香君,罗观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4]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胡月琴,甘怡群. 心理学报. 2008(08)
[5]关注抗逆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领域的新走向[J]. 田国秀,曾静.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1)
[6]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两面性特点——以北京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服刑者的情况为例[J]. 范燕宁. 中国青年研究. 2006(11)
[7]犯罪少年抗逆力的恢复[J]. 席小华,王韶坡. 中国青年研究. 2006(11)
[8]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 李海垒,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9]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2002(03)
硕士论文
[1]涉罪青少年家庭抗逆力的培育研究[D]. 李泽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
[2]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个案研究[D]. 郁群.江西财经大学 2018
[3]中职生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 袁丹.西华大学 2018
[4]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小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 欧阳德.长春工业大学 2017
[5]人际交往困境的单亲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杨红.南京师范大学 2017
[6]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抗逆力研究[D]. 陈秀丽.华东理工大学 2017
[7]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研究[D]. 高蒙蒙.南京大学 2016
[8]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成长的个案研究[D]. 王丽.兰州大学 2016
[9]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D]. 陈碧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22616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逆力轮(Henderson&Milstein,2003)
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图2.1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刑事检查工作流程图2.1.2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水平问卷分析涉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有司法机关和被司法机关允许的机构才能接触到。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CD市X机构,2019年服务的涉罪未成年人发放问卷,发放群体约60人,回收问卷为39份,且全部有效。在回收问卷中已经结束帮教者为21份,正处于帮教中为18份。(1)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情况表2.1问卷量表的新的检验表项目个数信度值基本情况100.70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270.721表2.2问卷量表的效度检验表项目基本情况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Kaiser-Meyer-Olkin测量适当性0.70810.786
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生成路径研究364结论与反思4.1研究结论抗逆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正向的、有建设性的决策的能力。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归属感、信任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感几个方面方面,经过专业的社工帮教服务后,涉罪未成年人的归属感、信任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感的建立过程即是其抗逆力生成的过程。图4.1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生成路径图4.1.1关怀与支持过程完善了归属感归属感是我们能感受到自己被他人认同接纳,被一个群体重视和关注的感受,是我们在社会中立足,自我认同和接纳的基矗归属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处在第三层次,马斯洛提出个人和社会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层次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建立了归属感,我们才更有信心去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才有能力去应对各种挑战。对于涉罪未成年人来说,最基础的归属感是来自于自己的正向认同和对家庭的归属。(1)社工的关怀和支持增加了自我认同通过本研究的实务案例,我们看到涉罪未成年人在帮教服务之前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愿意工作,认为工作是很困难的,自己不能通过工作而独立生活实务过程中社工从开始接案到结案,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陪伴和支持,过程中对案主表达了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在案主遇到问题后,能够给予基本的帮助。案主从一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解读与培育[J]. 贺华志.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09)
[2]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刑释人员再犯罪预防的新探索[J]. 刘阳.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2(08)
[3]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述评及启示[J]. 陈香君,罗观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4]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胡月琴,甘怡群. 心理学报. 2008(08)
[5]关注抗逆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领域的新走向[J]. 田国秀,曾静.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1)
[6]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两面性特点——以北京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服刑者的情况为例[J]. 范燕宁. 中国青年研究. 2006(11)
[7]犯罪少年抗逆力的恢复[J]. 席小华,王韶坡. 中国青年研究. 2006(11)
[8]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 李海垒,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9]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2002(03)
硕士论文
[1]涉罪青少年家庭抗逆力的培育研究[D]. 李泽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
[2]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个案研究[D]. 郁群.江西财经大学 2018
[3]中职生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 袁丹.西华大学 2018
[4]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小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D]. 欧阳德.长春工业大学 2017
[5]人际交往困境的单亲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杨红.南京师范大学 2017
[6]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抗逆力研究[D]. 陈秀丽.华东理工大学 2017
[7]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研究[D]. 高蒙蒙.南京大学 2016
[8]社会工作介入智障人士家长抗逆力成长的个案研究[D]. 王丽.兰州大学 2016
[9]学校社会工作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抗逆力中的介入[D]. 陈碧霞.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22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12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