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姓地区基层官府与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1-04-12 23:38
清王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不仅延续了传统封建王朝的措施,更有着独特的管控模式。在其向着近代化转变的历史时期,基层社会的治理也随着这种变革开始向着近代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作为国家的边缘地带,三姓地区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及其变迁与内陆有着很大的区别。关三姓边疆地区多民族乡村社会的治理,本文拟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内容与史料来源,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绪论,概述了三姓名称的由来,并对其地理疆域变迁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总结;第三部分为第一章、第二章,先后概述了清代三姓边疆基层官制和乡村社会,以及清代三姓边疆基层官府治理多民族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论述了清代基层官府对多民族乡村社会的专门治理;最后一部分是总结与思考。东北地区的振兴不仅仅是推动城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带动广大乡村地区的振兴。这就离不开国家对于乡村社会治理措施的变革。研究清代三姓边疆地区基层官府多民族乡村社会的治理,在初步解读我国边疆乡村治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今后东北多民族社会乡村的振兴不乏启示所在。
【文章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
四、研究资料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不足
绪论
一、清代三姓地区乡村社会与基层官制
(一)清代三姓边疆多民族乡村社会
1.多民族乡村社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2.多民族乡村社会的村落与集镇
3.多民族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与乡绅
(二)清代三姓边疆的基层官制的形成与变迁
1.早期的满族基层官制
2.后期的汉族基层官制
3.行政改革之后的近代新式官制
二、清代基层官府治理多民族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
(一)佐领、姓长制与乡村社会治理
(二)民官的设置与乡村社会治理
(三)清末新式官制与乡村社会治理
三、清代基层官府对多民族乡村社会的治理
(一)乡村赋税的治理
(二)乡村社会治安的治理
(三)乡村文化、教育与卫生的治理
(四)乡村外籍居民的治理
(五)赫哲、费雅喀等少数民族乡村的特殊治理
1.编旗
2.编户
3.贡貂、赏乌林
结语
(一)基层官府治理多民族乡村社会的历史成败及其缘由
(二)清代三姓边疆基层官府治理乡村社会的多维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134188
【文章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
四、研究资料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不足
绪论
一、清代三姓地区乡村社会与基层官制
(一)清代三姓边疆多民族乡村社会
1.多民族乡村社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2.多民族乡村社会的村落与集镇
3.多民族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与乡绅
(二)清代三姓边疆的基层官制的形成与变迁
1.早期的满族基层官制
2.后期的汉族基层官制
3.行政改革之后的近代新式官制
二、清代基层官府治理多民族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
(一)佐领、姓长制与乡村社会治理
(二)民官的设置与乡村社会治理
(三)清末新式官制与乡村社会治理
三、清代基层官府对多民族乡村社会的治理
(一)乡村赋税的治理
(二)乡村社会治安的治理
(三)乡村文化、教育与卫生的治理
(四)乡村外籍居民的治理
(五)赫哲、费雅喀等少数民族乡村的特殊治理
1.编旗
2.编户
3.贡貂、赏乌林
结语
(一)基层官府治理多民族乡村社会的历史成败及其缘由
(二)清代三姓边疆基层官府治理乡村社会的多维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134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13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