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美国国会与“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

发布时间:2021-06-03 17:34
  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自形成起就成为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但通过分析“一个中国”政策的内容及其限制性因素可以发现,该政策正不断偏离于中国提出的“一个中国”原则,呈现出“负向”演变的趋势。“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有其深刻的国内政治因素。本文将以“国会——‘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为分析框架,论证美国国会是推动“一个中国”政策“负向”演变、导致“一个中国”政策与“一个中国”原则反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的论证过程一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将简要分析美国国会影响“一个中国”政策演变的国内政治背景和历史背景。第二章将对比分析“一个中国”政策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差异性,突出“一个中国”政策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特征。第三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将结合三个案例着重分析国会推动“一个中国”政策“负向”演变的具体方式,即:弱化“一个中国”政策的“正向”基础;强化“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基础;挑战“一个中国”原则。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一个中国”政策的演变过程中,美国国会长期扮演着相对负面的角色。随着美国国会推动“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演变,该政策可能演变为美国隐性保护“台独”的代...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论文框架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中美关系改善前的国会对华政策影响
    第一节 美国国会影响对华政策的外交权力基础
        一、美国国会的外交权力
        二、美国国会外交权力的复兴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会对华政策影响
    第三节 麦卡锡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华政策影响
    第四节 国会对隐性“两个中国”政策的支持
    小结
第二章 “一个中国”原则与“一个中国”政策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一个中国”原则概述
        一、“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及法理基础
        二、“一个中国”原则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二节 “一个中国”政策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对比
        一、中美关系的改善与“一个中国”政策的逐步形成
        二、“一个中国”政策的模糊性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包容性
    小结
第三章 “一个中国”政策“负向”演变进程中的国会因素
    第一节 国会与“一个中国”政策的“正向”基础的弱化——以1994-1995财年的外交关系授权法为例
        一、“一个中国”政策的“正向”基础的模糊性与不稳定性
        二、1994-1995财年的外交关系授权法与“一个中国”政策“正向”基础的弱化
    第二节 国会与“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基础的强化——以“六项保证”成为国会共同决议案为例
        一、“一个中国”政策的“负向”基础
        二、“六项保证”成为国会共同决议案与“一个中国”政策“负向”基础的强化
    第三节 国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战——以国会推动解禁美台高层互访为例
        一、1994年-2013年间国会对美台高层互访的支持
        二、《台湾旅行法》与美台高层互访的解禁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对台“六项保证”的政策分析[J]. 童立群.  太平洋学报. 2018(03)
[2]颠簸的“一个中国”: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初探[J]. 郭拥军.  台湾研究. 2017(02)
[3]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选择与走势分析[J]. 李海东.  美国研究. 2016(04)
[4]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条约性质研析——兼论中国的对策[J]. 王勇.  现代法学. 2011(03)
[5]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J]. 陶文钊.  和平与发展. 2010(06)
[6]论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权力的博弈[J]. 陈积敏.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9(02)
[7]论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原因[J]. 张德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1)
[8]“一个中国”: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不变的原则——写在《反分裂国家法》颁布一周年之际[J]. 李合敏,郑德扬.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6(02)
[9]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一个历史的思考[J]. 牛军.  太平洋学报. 2005(02)
[10]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演变[J]. 修春萍,刘宏.  台湾研究. 2003(01)

博士论文
[1]美国思想库对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影响[D]. 张春.复旦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10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10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