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视域下大连市老年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05:01
大连市近些年来在养老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几种典型的养老模式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但在精神养老服务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即老年人在精神养老方面的真实需求以及供给主体所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保证精神养老过程中的供需平衡;如何保证服务供给的多元主体能够协同、有效的服务于老年人,成为老年人精神养老顺利实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阅读文献以及专家访谈,基于差序格局理论构建了大连市精神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精神养老调查问卷》。通过对531名60岁以上的大连市老年人的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了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对精神养老服务确立了维度,精神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包括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元主体,将其对应于差序格局理论的个人、血缘、地缘、业缘各个层次,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发现老年人精神养老需求倾向以及精神养老服务中的薄弱之处,分析问题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完善大连市精神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一在个人层面,提高老年人精神自养意识、提高老年人政治生活参与度;二在血缘层面,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子女及晚辈应给...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中心度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图2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关系强度分析(3)热点分析①精神养老内涵研究在精神养老研究中,精神养老的概念、内涵以及内容是最基本的研究方向,因此大多数学者在精神养老研究初期都会对精神养老进行定义研究。陈昫认为,精神养老是老年人获得的精神上的支持,主要来自于亲情、友情以及社会规范驱动性支持;同时,精神养老在研究内容上包括精神满足、精神诉求以及固定的实现形式,并且精神养老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注①。穆君认为精神养老是物质养老的一种延续和提升,并且应该从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家庭结构、心理及生理因素、文化教育及社会背景、性格特征、生活习惯这些方面对精神养老进行研究②。任高丽和万春灵认为基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精神需求,并且精神养老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以及老年人自己的合作完成③。马克、张丽华等人认为精神养老可以被界定为:通过社会和子女对老年精神生活的关爱及老年人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提高,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能够像物质需求一样得到满足,从而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老年生活④。赵素梅提出,在精神养老中老年人才是真正的主体,应该提高老年人的自身意识。一方面,老年人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增强自身精神赡养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①陈昫.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14(04):129-封3.②穆君.我国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04):18-23.③任高丽,万春灵.应当高度重视精神养老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9):44-45+70.④马可,张丽华,张建明,曾端明.传统敬老文化对现代社会精神养老的借鉴[J].中国老龄学杂志,2014(10):5620-562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55人;养育子女数量分别为:只有一个子女的355人,有两个子女的110人,有三个及三个以上子女的22人;居住情况中,与子女一起住的老人有113人,与配偶一起居住的有337人,独自居住的有79人,在养老机构居住的2人。不同状态的老年人对精神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从各项需求的均值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方面,老年人的需求程度不同,当把各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时,可以发现不同维度的均值也有着差别,亲属需求就是老人在精神养老方面最大的需求,其次体现在邻里需求上,而老年人的个人需求处于最低。图4各维度均值图个人在精神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后再就业、上老年大学、照顾孙辈、进行体育锻炼、做自己想做的事。对照五分制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五个层次,在531位老人中,认为各项服务都非常重要的老人分别为84人,220人,254人,401人,184人。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出,老年人十分重视身体健康,热爱体育锻炼,并且热衷于照顾孙辈,在家庭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单对自身的关注度相对较弱,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以及代际关系下,后辈在家庭中的被重视程度。同时会发现老年人对创业或再就业的需求较低,并且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老年人由于身体、心态、能力以及社会现状等多方面的原因认为年纪大了就应该安度晚年,而不是在社会上继续打拼。家人亲属在精神养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和体贴。在亲属需求中设置了五项服务分别是:子女的支持和理解、配偶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精神养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分析[J]. 尚若彤. 现代商贸工业. 2019(07)
[2]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J]. 王昭茜,翟绍果. 西北人口. 2018(05)
[3]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重点问题研究[J]. 王晓琳. 理论界. 2018(01)
[4]精神养老国际经验与借鉴[J]. 李文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20)
[5]城市社区精神养老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毕鸿昌. 社会保障研究. 2017(05)
[6]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精神养老”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张筱薇,王青山. 劳动保障世界. 2016(35)
[7]费孝通“差序格局”思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王真卓. 南方论刊. 2016(11)
[8]城镇失独老人精神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J省C市为例[J]. 吴润方,熊紫薇,朱兴涛. 改革与开放. 2016(16)
[9]中国未来理想养老方式——前医后院养老方案[J]. 易旻,张佳悦.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8)
[10]美国精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 刘建达,陈英姿,岳盈盈. 经济纵横. 2016(02)
硕士论文
[1]社会工作在城市高龄老人精神养老中的应用研究[D]. 曹丽.井冈山大学 2017
[2]H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文晨.安徽大学 2016
[3]中国式管理差序格局的突破路径研究[D]. 刘倩倩.东北财经大学 2015
[4]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精神养老体系的构建[D]. 穆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55785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中心度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图2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关系强度分析(3)热点分析①精神养老内涵研究在精神养老研究中,精神养老的概念、内涵以及内容是最基本的研究方向,因此大多数学者在精神养老研究初期都会对精神养老进行定义研究。陈昫认为,精神养老是老年人获得的精神上的支持,主要来自于亲情、友情以及社会规范驱动性支持;同时,精神养老在研究内容上包括精神满足、精神诉求以及固定的实现形式,并且精神养老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注①。穆君认为精神养老是物质养老的一种延续和提升,并且应该从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家庭结构、心理及生理因素、文化教育及社会背景、性格特征、生活习惯这些方面对精神养老进行研究②。任高丽和万春灵认为基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殊的精神需求,并且精神养老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以及老年人自己的合作完成③。马克、张丽华等人认为精神养老可以被界定为:通过社会和子女对老年精神生活的关爱及老年人对自身精神生活的充实和提高,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能够像物质需求一样得到满足,从而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老年生活④。赵素梅提出,在精神养老中老年人才是真正的主体,应该提高老年人的自身意识。一方面,老年人应该转变自身的观念,增强自身精神赡养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①陈昫.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14(04):129-封3.②穆君.我国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3(04):18-23.③任高丽,万春灵.应当高度重视精神养老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9):44-45+70.④马可,张丽华,张建明,曾端明.传统敬老文化对现代社会精神养老的借鉴[J].中国老龄学杂志,2014(10):5620-562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55人;养育子女数量分别为:只有一个子女的355人,有两个子女的110人,有三个及三个以上子女的22人;居住情况中,与子女一起住的老人有113人,与配偶一起居住的有337人,独自居住的有79人,在养老机构居住的2人。不同状态的老年人对精神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从各项需求的均值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方面,老年人的需求程度不同,当把各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时,可以发现不同维度的均值也有着差别,亲属需求就是老人在精神养老方面最大的需求,其次体现在邻里需求上,而老年人的个人需求处于最低。图4各维度均值图个人在精神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后再就业、上老年大学、照顾孙辈、进行体育锻炼、做自己想做的事。对照五分制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和很不重要的五个层次,在531位老人中,认为各项服务都非常重要的老人分别为84人,220人,254人,401人,184人。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出,老年人十分重视身体健康,热爱体育锻炼,并且热衷于照顾孙辈,在家庭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单对自身的关注度相对较弱,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以及代际关系下,后辈在家庭中的被重视程度。同时会发现老年人对创业或再就业的需求较低,并且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老年人由于身体、心态、能力以及社会现状等多方面的原因认为年纪大了就应该安度晚年,而不是在社会上继续打拼。家人亲属在精神养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和体贴。在亲属需求中设置了五项服务分别是:子女的支持和理解、配偶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精神养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分析[J]. 尚若彤. 现代商贸工业. 2019(07)
[2]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研究[J]. 王昭茜,翟绍果. 西北人口. 2018(05)
[3]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重点问题研究[J]. 王晓琳. 理论界. 2018(01)
[4]精神养老国际经验与借鉴[J]. 李文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20)
[5]城市社区精神养老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毕鸿昌. 社会保障研究. 2017(05)
[6]当前中国城镇居民“精神养老”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张筱薇,王青山. 劳动保障世界. 2016(35)
[7]费孝通“差序格局”思想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王真卓. 南方论刊. 2016(11)
[8]城镇失独老人精神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J省C市为例[J]. 吴润方,熊紫薇,朱兴涛. 改革与开放. 2016(16)
[9]中国未来理想养老方式——前医后院养老方案[J]. 易旻,张佳悦.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8)
[10]美国精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 刘建达,陈英姿,岳盈盈. 经济纵横. 2016(02)
硕士论文
[1]社会工作在城市高龄老人精神养老中的应用研究[D]. 曹丽.井冈山大学 2017
[2]H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文晨.安徽大学 2016
[3]中国式管理差序格局的突破路径研究[D]. 刘倩倩.东北财经大学 2015
[4]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精神养老体系的构建[D]. 穆军.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55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5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