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人口寿命与明清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度量 ——基于湖南新田县何氏宗谱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04:54
  “国计民生”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问题,现代社会一般采用人均GDP来衡量各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因为人均GDP便于统计和计算。如若追溯到我国古代社会,则由于缺乏规范和系统的调查统计资料,无法得到长期、完整的人均GDP数据,因此很难准确地估算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程度。为了反映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学者们选取了诸如粮价等更加细化的指标代替人均GDP来说明这个问题。生活水平的衡量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指标,1978年联合国在修订《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中,公布了测定生活水平的12类指标,其中人口学特征被列为度量人们生活水平的第一个指标,也就是说通过人们寿命的变化是可以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变化的。因此,在缺少古代人均收入的情况下,笔者搜集到传统社会中用于记载族人信息的家谱资料,从中量化了相关的人口特征信息,试图从人口寿命角度切入研究,通过对人口寿命的计量分析来说明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因为人均寿命的高低通常会受到当时社会生活水平、经济状况、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寿命的长短与生活水平的好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生活水平越好,人均寿命会较高,反义亦然。本文构建了一组出生于1471-1795年,出生...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口寿命与明清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度量 ——基于湖南新田县何氏宗谱的个案研究


何氏家族每25年人口平均年龄

政区,湖南省


清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度量——基于湖南新田县何氏宗谱的个案研究会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并深刻地揭示了人们的苦难,诗曰:,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节主要分析战争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人口寿命的影响作用及程及的战争数据主要为发生在湖南省境内各府县的大小战争,战争情况未予统计。笔者从《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中查阅到的境内爆发的战争次数共有 59 次①,因为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所以介于这两个年份之外的战争不在研究范围内,统计得出南省发生的战争共有 28 次,发生在永州府内的战争仅有 2 次发生在清王朝时期,具体分析如下。

新田,村落,代表性


?荷交啡疲?髂敬陨??帝肿莺幔?饨缒岩缘执铩M?4.2 新田县代表性村落:石塘村形简图4.2.2 妻妾个数分析如表 4.1 所示,每一列中的妻妾数量均与被解释变量人口寿命显著正相关,即妻妾个数越多,人们会越长寿,拥有妻妾的人比没有妻妾的人的平均寿命多 7 年左右。我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社会等级和身份地位,人们被分为三六九等,除了用权势、田地代表等级地位以外,媵妾之有无或多少也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礼记·婚礼疏》有云:“纳征,纳聘钱财也”,意思是说娶妻纳妾都是需要钱财的,出身家庭贫苦的底层民众娶妻已是难事,更不用说续妾了。一方面,我国古代娶妻需要不菲的成本支出,这从历代文献中可以寻到。在思想比较传统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J]. 颜色,刘丛.  经济研究. 2011(12)
[2]寿命预期、教育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J]. 刘长生,简玉峰.  当代财经. 2011(04)
[3]健康、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研究新进展[J]. 张芬,邹薇.  经济学动态. 2010(03)
[4]近代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分析[J]. 王玉茹,李进霞.  南开经济研究. 2008(01)
[5]1370~1900年江南地区人口变动与社会变迁——以江阴范氏家族为个案的研究[J]. 彭希哲,侯杨方.  中国人口科学. 1996(03)
[6]湖南省旱涝灾害对经济影响及其对策[J]. 左利芳.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1)
[7]陕甘宁青蒙相邻干旱地区的旱涝灾害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 梁旭,尚永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3(01)
[8]康乾盛世的人口膨胀与生态环境问题[J]. 周荣.  史学月刊. 1990(04)
[9]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J]. 曹树基.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04)
[10]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J]. 王道瑞.  历史档案. 1987(04)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湘南家族文化与家族人口研究[D]. 郑勇.中南民族大学 2009
[2]清代山东地区的灾荒与人口变迁[D]. 孙百亮.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5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55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f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