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4:34
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影响力和发展条件。国际形象作为国家可信度的标志,对国家实施国际战略,并最终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象问题受到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政治学界的普遍关注,国际形象直接影响国家的对外关系,直至影响整个国际关系体系。英国的国际形象研究,是国际形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英国都是国际关系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国家,它通过工业革命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史、世界霸权轮回史、殖民体系崩溃史、二战和冷战史沉淀的丰富多彩的国际形象本身就是国际形象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二战后的英国面对不断衰落的态势,对其国际形象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努力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在五个方面的动因作用下,历经“战后初期—70年代初”、“70年代—冷战结束后”和“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个阶段,英国的国际形象实现了由“欧洲大陆外的欧洲国家”到“回归欧洲的美国伙伴”再到“探索新路的新形象”的转变,呈现出衰落、平稳、依附、动摇和务实的鲜明特征,对世界、对欧洲、对英国...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形象与国际形象概说
2.1 形象简述
2.2 国际形象概述
第三章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演变
3.1 战后初期—70 年代初:欧洲大陆外的欧洲国家
3.2 70 年代—冷战结束后:回归欧洲的美国伙伴
3.3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探索新路的新形象
第四章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特点、形成动因及其影响
4.1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总体特点
4.2 二战后英国塑造国际形象的动因
4.3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影响
第五章 结语: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与国家软实力[J]. 杨冬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2]国际形象塑造的模型分析[J]. 邓淑华,孙亦舟.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3]国家形象概论[J]. 张法. 文艺争鸣. 2008(07)
[4]综合国力的满意度分析[J]. 孙亦舟,邓淑华. 统计与决策. 2008(12)
[5]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J]. 韩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1)
[6]权力、软权力与国家形象[J]. 韦宗友. 国际观察. 2005(05)
[7]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J]. 倪学德. 历史教学. 2005(08)
[8]英国回归欧洲原因解析[J]. 赵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9]论国家形象[J]. 汤光鸿. 国际问题研究. 2004(04)
[10]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J]. 许静. 国际政治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271755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形象与国际形象概说
2.1 形象简述
2.2 国际形象概述
第三章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演变
3.1 战后初期—70 年代初:欧洲大陆外的欧洲国家
3.2 70 年代—冷战结束后:回归欧洲的美国伙伴
3.3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探索新路的新形象
第四章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特点、形成动因及其影响
4.1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总体特点
4.2 二战后英国塑造国际形象的动因
4.3 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影响
第五章 结语: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与国家软实力[J]. 杨冬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2]国际形象塑造的模型分析[J]. 邓淑华,孙亦舟.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3]国家形象概论[J]. 张法. 文艺争鸣. 2008(07)
[4]综合国力的满意度分析[J]. 孙亦舟,邓淑华. 统计与决策. 2008(12)
[5]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J]. 韩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1)
[6]权力、软权力与国家形象[J]. 韦宗友. 国际观察. 2005(05)
[7]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J]. 倪学德. 历史教学. 2005(08)
[8]英国回归欧洲原因解析[J]. 赵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9]论国家形象[J]. 汤光鸿. 国际问题研究. 2004(04)
[10]浅论政治传播中的符号化过程[J]. 许静. 国际政治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271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7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