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泰参与澜湄合作机制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7 21:21
  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代表性成功实践之一,中国和泰国在其中发挥了领导和推动作用。两国分别作为澜湄合作机制的领导国和成员国,对澜湄合作机制的参与既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中泰两国对澜湄合作机制的参与情况进行比较,文章发现,双方目前的合作呈现以下特点:层次和内容丰富、合作进展迅速但制度化水平低、合作内容集中在低级政治领域、泰国的被动性较为明显等;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湄公河的水资源管理、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方向以及湄公河航道开发三方面;双方对澜湄合作机制的参与既有相对于对方的比较优势,亦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综合中泰双方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合作现状,中方应从尊重东道国意愿、加强澜湄合作机制制度建设、加强与地区现有合作机制沟通协作、多元化融资渠道、管控国际竞争几方面入手完善澜湄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策略。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中泰参与澜湄合作机制的原因
    第一节 中国提出澜湄合作机制的原因
    第二节 泰国参与澜湄合作机制的原因
    第三节 中泰参与澜湄合作机制的原因比较
第二章 中泰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合作现状
    第一节 中泰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合作现状
    第二节 中泰参与澜湄合作机制的特点
第三章 中泰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分歧
    第一节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分歧
    第二节 在经济走廊建设方向方面的分歧
    第三节 在湄公河航道开发方面的分歧
第四章 中泰参与澜湄合作机制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中国相对于泰国的优势与不足
    第二节 泰国相对于中国的优势与不足
第五章 泰国对中国推进澜湄合作机制的借鉴意义
    第一节 充分尊重东道国的意愿
    第二节 加强澜湄合作机制的制度建设
    第三节 加强与地区现有合作机制的沟通协作
    第四节 切实扩宽融资渠道
    第五节 管控国际竞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峰会年”看澜湄地区制度竞合[J]. 邓涵.  当代亚太. 2019(06)
[2]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J]. 任俊霖,彭梓倩,孙博文,李浩.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2)
[3]Water Cooperation Priorities in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Basin Based on Cooperative Events Since the Mekong River Commission Establishment[J]. FENG Yan,WANG Wenling,SUMAN Daniel,YU Shiwei,HE Da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9(01)
[4]澜湄社会人文合作:现状与改善途径[J]. 刘畅.  国际问题研究. 2018(06)
[5]从大湄公河机制到澜湄合作:中南半岛上的国际制度竞争[J]. 罗仪馥.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8(06)
[6]澜湄合作机制背景下中泰经贸合作研究[J]. 闫永军.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7]国际机制的重叠现象及其影响与启示——以湄公河地区的国际合作机制为例[J]. 罗圣荣,杨飞.  太平洋学报. 2018(10)
[8]澜湄合作机制的现状、功能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扶怡.  鄱阳湖学刊. 2018(02)
[9]澜湄合作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J].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 2018(02)
[10]澜湄合作框架下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研究[J]. 田昕清.  国际问题研究. 2018(02)

博士论文
[1]水外交: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跨界水资源的合作与冲突[D]. 张励.云南大学 2017
[2]GMS南北和东西经济走廊比较研究[D]. Nattavut Meechaiyo(陈伟易).云南大学 2017
[3]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开发中的合作与争端(1957-2016)[D]. 屠酥.武汉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88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288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a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