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驻外使馆媒介化公共外交研究 ——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9 00:07
  外交部门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行为主体,各驻外使馆则承担着开展具体活动的重任,是外交部门公共外交的“前沿阵地”与重要辅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当前中国公共外交的核心议题,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国际舞台频繁发声来建立中国形象,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了解。但当前国际媒体环境下,西方媒体仍把持着强大的话语权,在某些特定议题上,需在短时间内获取国际社会支持时,驻外使馆配合外交部开展媒介化活动,借力驻在国媒体与西方媒体,影响该国公众舆论,才是兼具效率与效果的有效路径。本研究借助了罗伯特·恩特曼(Robert M.Entman)于2008年提出的媒介化公共外交(Mediated Public Diplomacy)概念,不同于媒体外交,指“一国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更短期、更深入的努力,在另一国境外的受众中增加对该国特定外交政策的支持”。研究认为,驻外使馆在原有的与驻在国媒体日常联系基础上,可以通过使馆与大使两个层面的组织性、系统性的媒介化活动,提供报道议题、设置议程及建构政策框架,针对性影响媒体报道与公众舆论。本研究采用媒介化公共外交的理论框架,开展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个案研究,...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驻外使馆媒介化公共外交研究 ——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为例


图1层叠网络激活模型①该模型一方面说明了在一国内部从决策层到媒体再到公众,政府的政策框架

使馆,新闻发言人,使团,制度


2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如下图4所示:图3中国驻外使馆、使团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置情况统计从图中结果可见,各地区驻外使馆、使团设有新闻发言人的比例,驻亚洲国家使馆约44.4%,驻非洲国家使馆约7.5%,驻欧洲国家使馆约48.7%,驻北、南美洲国家使馆约15.4%,驻大洋洲使馆国家使馆50%,驻外使团83.3%。整体来看,设有新闻发言人的使馆及使团的比例在所有中国驻外使馆、使团中仅占约31.6%,虽然目前设有使馆发言人的使馆比例偏低,但这与驻在国的外交事务繁忙程度也密切相关,但其中设立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的使馆及使团除了驻哈萨克斯坦使馆外均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且由该处负责人担任新闻发言人,如中国驻英国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负责人曾嵘,同时也是使馆发言人。①由此说明新闻与公共外交处的机构设置与使馆发言人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一套机制,共同构成了使馆开展媒介化公共外交的制度保障。(二)具体工作本文通过对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实践内容的分析,以说明使馆发言人开展媒介化公共外交的方式与途径,以及如何设置议程与构建框架。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公共外交为时间点,从中国驻英国使馆官网搜集了使馆发言人从2013年至2019年各类信息发布文字记录共65则,经整理后发现,信息传达类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http://www.chinese-embassy.org.uk/chn/sgzc/sgjcsjs/

频数图,大使,频数


3间段接受专访的频率,统计结果如下图5所示:图4大使接受专访的时间及频数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出单月接受采访最多的是在2015年10月,共8次,其次是2014年1月,共7次;一年中总数最多是2019年,共10次,从6月到12月分布相对均匀。从单月高频率接受专访来看,在当月大概率发生了涉及中国的重要事件,刘晓明大使通过媒体平台增加了曝光的次数,形成了媒体对某一事件的聚集关注,这就是一种议程设置的手段,曝光次数多,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可能性就也就越大。以2019年接受专访的频率来看,从6月到12月,平均每月都有接近1.5次的采访,说明在该时间段内某一事件存在持续发生变化的状态。通过结合专访主题的统计,2014年1月集中接受的7次专访中有5次都是以“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为主题,另有1次综合采访中提到了中日关系;2015年10月集中接受的8次专访中,有4次是以“习近平访问英国”为主题,另外2次综合采访中也提到了习近平访英的相关事宜。而2019年下半年持续接受专访的10次专访中,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媒介化公共外交的图像语义:基于Faster-RCNN技术的美国驻华使馆视频分析[J]. 赵鸿燕,周芳欣.  国际论坛. 2018(02)
[2]呈现与影响:中国驻欧盟使团的社交媒体公共外交效果初析[J]. 陆佳怡,董颖慧,张子晗.  对外传播. 2017(11)
[3]媒体外交:一种传播学视角的解读[J]. 陆佳怡.  国际新闻界. 2015(04)
[4]社交媒体:美国公共外交的力量、实践与概念限制[J]. Craig Hayde,吴燕妮,吴丹妮.  全球传媒学刊. 2014(01)
[5]韩国对华“新公共外交”框架[J]. 赵鸿燕,侯玉琨.  国际新闻界. 2014(10)
[6]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特征与实践——基于外交部欧洲司官方微博的案例分析[J]. 宋黎磊,卞清.  欧洲研究. 2014(04)
[7]社交媒体在美国对华外交中的运用[J]. 汪晓风.  美国研究. 2014(01)
[8]公共外交与媒体外交——专访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菲利普·赛博[J]. 陆佳怡.  对外传播. 2013(02)
[9]“外交小灵通”: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公共外交与政府形象[J]. 王薇,张晓艺.  国际展望. 2013(01)
[10]新媒体外交:一场新的外交革命?[J]. 董青岭,孙瑞蓬.  国际观察. 2012(05)



本文编号:3369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369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