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公益视角下增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12:40
  香港青年是香港未来的希望,青年的国家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发展与稳定。当前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香港青年一代的国家认同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新时代下,两地青年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让香港青年更好的融入时代潮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积极探寻增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有效路径和对策。香港公益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始终承载着多种功能,成为缓解香港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密切两地联系的重要桥梁。回顾和研究香港公益的历史、特色、功绩,对于进一步夯实和完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社会基础,激发香港青年的爱国意识,增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一章主要界定了国家认同、公益以及香港公益的含义,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慈善理论以及中国特色慈善公益思想;第二章主要研究了香港公益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香港公益的特色以及内地与香港公益之间的对比;第三章重点解析了香港公益促进国家认同的作用,分析了香港公益在增促香港青年国...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公益作用和功能研究
        (二)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现状研究
        (三)增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对策研究
        (四)研究总结
    四、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益与国家认同的概念界定
        一、公益的概念界定
        二、国家认同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公益与国家认同的联系
        一、社会和谐与国家认同
        二、公益交流与国家认同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慈善理论
        二、中国特色慈善理论
第二章 香港公益的发展与特色
    第一节 香港公益的历史考察
        一、近代香港的公益慈善事业
        二、回归前后香港与内地的公益互动
    第二节 香港公益的特点
        一、香港公益形成的自发性与民间性
        二、香港公益参与的全民性与规模性
        三、香港公益文化的中西兼容性
        四、香港公益监管的规范性与制度性
    第三节 内地与香港公益慈善对比
        一、政府职能上的比较
        二、制度规章上的比较
        三、人才培养上的比较
        四、慈善文化上的比较
第三章 香港公益对港人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与现实挑战
    第一节 香港公益对促进港人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
        一、倡导香港核心价值,践行爱国爱港理念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凝聚力
        三、改善社会治理,促进国家认同
        四、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增进青年国家认同
        五、增进两地交流,促进香港民心回归
        六、化解香港社会矛盾,维护香港和谐稳定
    第二节 香港公益增促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挑战
        一、香港本土意识抬头,削弱公益对青年家国意识的引导……
        二、社会民生问题突出,影响公益对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政治泛化倾向明显,消解公益对青年国家认同的构筑…
第四章 增强香港公益在推进青年国家认同中的对策
    第一节 发挥公益教育功能,培养青年国家认同
        一、用行得通的方法开展国民教育
        二、支持公益组织开展国民教育
        三、加强青年近代“苦难”意识教育
    第二节 加强公益传媒建设,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一、发挥公益媒体对青年国家认同的正面引导作用
        二、借助公益传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利用公益广告增进国家认同
    第三节 增加公益实践活动,促进两地青年交流
        一、建立两地青年公益交流机制
        二、增加两地之间公益实践活动
    第四节 加强公益文化建设,培养青年家国情怀
        一、宣传公益慈善文化,建设和谐稳定香港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73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73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