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成都实践探索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12:45
社会协商对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下简称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一种具体形式,社会协商对话在社会各层面、各领域普遍开展,逐渐呈现出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趋势。2013年成都市探索的“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便是社会协商对话的具体表现之一,该机制涵盖了市县、乡镇及村(社区)三个层级,成都市各试点市县通过出台大量的规范性文件实现了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我国,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实现需建立在吸收协商民主理论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程序规范实现协商参与者利益与观点的聚合甚至是转换,最终形成具有倾向性的共识,这需要一个完整的机制作为支撑,以防协商民主成为一种“标签”。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主要对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相关概念与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了论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共性及差异;第三部分具体描述了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现状并总结提炼了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取得的成效;第四部分剖析了该机制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与近年来在协商民主...
【文章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研究的创新
2.研究的不足
一、基本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社会协商
2.社会协商对话
3.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
(二)基础理论分析
1.西方协商民主理论
2.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
3.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
二、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现状
(一)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背景及发展
1.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背景分析
2.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发展历程
(二)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运行现状
1.强化对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组织领导
2.细化对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制度设计
3.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具体运行
(三)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实践成效
1.保障了基层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话语权
2.拓宽了化解各类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的渠道
3.形成了以协商民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模式
三、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协商议事主体缺乏对协商民主价值的全面认识
(二)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中社会组织的角色缺失
(三)评选为议事会最终讨论议题的标准模糊不清
(四)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中的监督考评制度不够合理
(五)协商议事成员缺乏协商的自主性与理性思维
(六)乡镇议事会的协商结果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现象
四、完善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对策
(一)培育以协商民主价值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文化
(二)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协商对话
(三)拟定入选为最终讨论议题的标准与原则
(四)优化考评监督机制增强各级社会协商议事会的实效性
(五)通过进行议事规则培训增强议事会成员的理性
1.议事规则培训不能“走过场”
2.培训内容以意见表达的规范性为重点
(六)健全各级议事会协商结果的运用制度与反馈制度
1.健全协商结果分层次运用的制度
2.建立健全协商结果的反馈制度
五、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协商民主的层次性——基于逻辑、场域和议题分析[J]. 李修科,燕继荣.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2]中层设计: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探索——对成都彭州市社会协商对话的考察[J]. 朱凤霞,陈昌文. 行政论坛. 2018(05)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观:本质、优势及其启示[J]. 齐高龙.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4]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话语体系建构路径探析[J]. 徐晓冬.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5]新时代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J]. 毕霞,王笑笑.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6]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路径——基于成都社会协商对话会的考察[J]. 李德虎.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1)
[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价值、要素和构成体系[J]. 宋雄伟.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8]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实践动力分析[J]. 张文彬. 阴山学刊. 2017(06)
[9]关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点思考[J]. 彭建国,田珊. 湖南社会科学. 2017(06)
[10]协商民主:分层社会的同意政治[J]. 张洪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10)
博士论文
[1]协商民主:中国宪政民主的可能路径[D]. 杨炳超.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杜晓晖.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彭州市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落地的案例研究[D]. 廖芳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6
[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商的实践路径研究[D]. 刘亚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4]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 李晓娟.上海师范大学 2016
[5]县级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 郑洁.西南大学 2016
[6]关于提高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研究[D]. 王丽.西南交通大学 2016
[7]当前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模式研究[D]. 周怡.浙江大学 2015
[8]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房洁.浙江海洋学院 2015
[9]基层协商民主的生长逻辑[D]. 郭婷婷.武汉理工大学 2014
[10]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效果与限度研究[D]. 刘璐.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90941
【文章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研究的创新
2.研究的不足
一、基本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社会协商
2.社会协商对话
3.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
(二)基础理论分析
1.西方协商民主理论
2.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
3.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比较
二、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现状
(一)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背景及发展
1.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背景分析
2.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发展历程
(二)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运行现状
1.强化对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组织领导
2.细化对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制度设计
3.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具体运行
(三)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实践成效
1.保障了基层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话语权
2.拓宽了化解各类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的渠道
3.形成了以协商民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模式
三、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协商议事主体缺乏对协商民主价值的全面认识
(二)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中社会组织的角色缺失
(三)评选为议事会最终讨论议题的标准模糊不清
(四)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中的监督考评制度不够合理
(五)协商议事成员缺乏协商的自主性与理性思维
(六)乡镇议事会的协商结果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现象
四、完善成都市三级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对策
(一)培育以协商民主价值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文化
(二)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协商对话
(三)拟定入选为最终讨论议题的标准与原则
(四)优化考评监督机制增强各级社会协商议事会的实效性
(五)通过进行议事规则培训增强议事会成员的理性
1.议事规则培训不能“走过场”
2.培训内容以意见表达的规范性为重点
(六)健全各级议事会协商结果的运用制度与反馈制度
1.健全协商结果分层次运用的制度
2.建立健全协商结果的反馈制度
五、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协商民主的层次性——基于逻辑、场域和议题分析[J]. 李修科,燕继荣.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5)
[2]中层设计: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探索——对成都彭州市社会协商对话的考察[J]. 朱凤霞,陈昌文. 行政论坛. 2018(05)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观:本质、优势及其启示[J]. 齐高龙.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4]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话语体系建构路径探析[J]. 徐晓冬.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5]新时代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J]. 毕霞,王笑笑.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2)
[6]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路径——基于成都社会协商对话会的考察[J]. 李德虎.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1)
[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价值、要素和构成体系[J]. 宋雄伟.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8]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实践动力分析[J]. 张文彬. 阴山学刊. 2017(06)
[9]关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点思考[J]. 彭建国,田珊. 湖南社会科学. 2017(06)
[10]协商民主:分层社会的同意政治[J]. 张洪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10)
博士论文
[1]协商民主:中国宪政民主的可能路径[D]. 杨炳超.山东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杜晓晖.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彭州市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落地的案例研究[D]. 廖芳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6
[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商的实践路径研究[D]. 刘亚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6
[4]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 李晓娟.上海师范大学 2016
[5]县级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 郑洁.西南大学 2016
[6]关于提高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研究[D]. 王丽.西南交通大学 2016
[7]当前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模式研究[D]. 周怡.浙江大学 2015
[8]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房洁.浙江海洋学院 2015
[9]基层协商民主的生长逻辑[D]. 郭婷婷.武汉理工大学 2014
[10]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效果与限度研究[D]. 刘璐.浙江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90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90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