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阿以矛盾的建构和重塑

发布时间:2021-11-19 17:59
  本篇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从建构主义的观念建构逻辑来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对抗性观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中东地区问题频发,战乱不断。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关系作为中东地区一大重点问题,一直存在,到现在也尚无解决方案。但随着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不断的互动,阿以之间的矛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建构主义的观念层面研究这一变化,能为分析阿以关系提供一个新颖且有意义的视角。文章首先回顾建构主义分析框架下的观念建构逻辑;然后运用这一建构逻辑,通过梳理自20世纪20年代起犹太复国主义(1948年建国后即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互动,得出阿以之间存在对抗性共有知识并且这一共有观念是动态变化的结论。其后,文章首先分析阿以之间的对抗性观念是如何在互动中建构起来的。接着,文章进一步分析这一对抗性共有知识是怎样强化的。通过分析可发现阿以之间的对抗性观念在互动中强化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入弱化。后来,阿以产生的新的互动又进一步催生了新的共有知识和互相认知,表现在行为上即双方都采取了更加理智和审慎的的举措,关系进一步缓和。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对抗性观念经历了四个发展变化的阶...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内外关于阿以关系的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案
第一章 阿以之间的对抗性观念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对抗性认知
        一、建构主义分析框架下的观念建构逻辑
        二、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对抗性观念
    第二节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对抗性认知的动态变化
第二章 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形成阶段(1920-1956)
    第一节 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形成
        一、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形成过程
        二、对抗性观念形成下阿以的行为表现
第三章 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强化阶段(1956-1977)
    第一节 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强化
        一、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强化过程
        二、对抗性观念强化下阿以的行为表现
第四章 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弱化阶段(1977-1991)
    第一节 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弱化
        一、阿以对抗性观念的弱化过程
        二、对抗性观念弱化下阿以的行为表现
第五章 阿以对抗性观念趋于缓和的阶段(1991—至今)
    第一节 阿以对抗性观念的缓和
        一、阿以对抗性观念的缓和过程
        二、对抗性观念缓和下阿以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本文结论
    第二节 阿以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关系改善的背景、目标及影响[J]. 王建.  当代世界. 2019(01)
[2]中东地区的大国博弈、地缘战略竞争与战略格局[J]. 吴冰冰.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8(05)
[3]认同视角下的阿以冲突[J]. 谢立忱.  中东问题研究. 2016(02)
[4]埃及变局后的以色列与埃及关系[J]. 张倩红,刘丽娟.  西亚非洲. 2012(02)
[5]试论观念对国家利益的影响[J]. 周勇.  国际政治研究. 2011(04)
[6]从建构主义视角考察阿以冲突的缘起、困境及其出路[J].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6)
[7]阿拉伯国家与耶路撒冷问题[J]. 陈天社.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8]以色列安全战略及其缺陷[J]. 田文林.  现代国际关系. 2011(04)
[9]浅析萨达特的对以政策[J]. 卢少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10]阿以冲突的现状、成因及出路[J]. 赵沛林.  外国问题研究. 2009(04)

博士论文
[1]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 张燕军.西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权力建构主义视角下以叙和约建构分析[D]. 张权春子.外交学院 2018
[2]阿以和平进程的地缘政治研究[D]. 冯帅鹏.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3]六日战争后以色列耶路撒冷统治政策研究(1967-1992)[D]. 吴颖.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5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05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