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美好生活实现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5-03 03:47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美好生活”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相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贫穷落后,当前我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可谓是非常美好。但是,在前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粗放型,在获得经济以及物质利益的同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态灾害频发,这些灾害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反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也是整个生物界的一部分,它和自然界之间不是彼此对立的,人类在获得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是必须牺牲自然界的发展,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从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来说,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成为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目标的重要一环。关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描述和努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古今中外不同历史阶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做简单梳理,特别是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对美好生活的构建从生态观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在美好生活实现过程中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遇到的挑...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美好生活”研究现状评述
        1.2.1 我国关于“美好生活”概念的研究现状
        1.2.2 我国关于“美好生活”实践的路径探索
        1.2.3 我国关于“美好生活”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逻辑关系的研究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2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社会历史背景
        2.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形成的理论研究渊源
        2.1.2 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2.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
    2.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2.3.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和原则基础
        2.3.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战略地位
        2.3.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唯物主义特征
3 第二章“美好生活”实现路径探索历程
    3.1 古代对“美好生活”实现路径的探索
        3.1.1 中国古代对合理生活的追求与美好生活构建
        3.1.2 古代西方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美好生活构建
    3.2 近、现代对“美好生活”实现路径的探索
        3.2.1 我国近、现代对自由与平等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3.2.2 西方近、现代对精神生活关注与发展的美好生活追求
    3.3 我国当代对“美好生活”实现路径的探索
        3.3.1 我国当代对于丰富物质基础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3.3.2 我国当代对于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3.3.3 我国当代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3.4 十八大以来我国“美好生活”建设取得的成就与挑战
        3.4.1 十八大以来我国“美好生活”建设的主要成就
        3.4.2 十八大以来我国“美好生活”建设的问题与挑战
4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美好生活”实现路径的几个维度
    4.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美好生活”物质基础维度探索
        4.1.1 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4.1.2 推进生态民生建设提升人民福祉
    4.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美好生活”精神文化维度探索
        4.2.1 以文化自信引领生态文化建设
        4.2.2 以文化自信激活生态友好思维
    4.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美好生活”方法论维度探索
        4.3.1 “美好生活”生态方法论的理论意义
        4.3.2 “美好生活”生态方法论是一把标尺
        4.3.3 “美好生活”生态方法论的实践意义
5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本文编号:3650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50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