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外交政策的调整

发布时间:2022-07-27 17:46
  长达40余年之久的美伊两国双方的战略博弈,公开的敌视情绪和敌对立场充斥在美国和伊朗两国之间。因奥马巴总统上台以后的努力,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终于在2015年7月14日达成了伊朗核协议。该协议反映了美国的战略重点正在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地区以及美国的主要目标对手正在转向该地区的新兴大国,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但是在中东,伊朗作为地区大国,在地缘政治、宗教影响、石油资源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系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在推行其中东政策的进程中将对伊朗的遏制放置于核心地位:特朗普政府在幕僚的选择上启用在立场上对伊朗十分强硬的官员,退出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全面协议,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伊朗进行全面遏制和压制。美伊之间针锋相对的实质上不仅仅有地缘政治的因素,两国夺取中东地区霸权的“战争”:伊朗要光复其历史上辉煌的高位,美国则要支配中东地区这一世界能源的中心枢纽。也包含着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伊斯兰和基督教两大文明、两种价值观、两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抵触。这方面的研究剖析使得我们对美伊之间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文在另一方面,简单回顾...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政策的制定背景
    第一节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美伊关系
        一、美伊关系中的国际政治理论回顾
            (一)现实主义
            (二)建构主义
        二、两种文明的冲突
            (一)冲突与对立的开端
            (二)美伊分歧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奥巴马时期的美伊关系
        一、奥巴马政府初期对伊朗态度的转变
        二、奥马巴政府面临的压力
            (一)美国国会的压力
            (二)以色列对美伊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短暂的和平与特朗普的横空出世
        一、美伊达成协议
        二、脆弱的前景
第二章 冲突的核心——伊朗核问题
    第一节 伊核问题发展的概况
        一、布什政府对伊核问题的态度
        二、无果的“先决条件”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对策
        一、接触政策前期的核谈判
        二、全面协议的前夕
        三、重压之下的伊核协议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新政策
    第一节 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第二节 特朗普政府对中东地区盟友的态度
        一、特朗普政府与以色列
        二、特朗普政府与沙特
    第三节 特朗普政府启动对伊新制裁
        一、对伊强硬是一种共识
        二、重启制裁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调整伊朗政策的原因及展望
    第一节 美国国家利益的因素
    第二节 现实影响以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政策及美伊战略博弈前景[J]. 孙立昕.  当代世界. 2019(10)
[2]美伊关系的症结及美国视野下的“伊朗问题”新发展[J]. 金良祥.  当代世界. 2019(02)
[3]伊沙战略对峙、美以沙三角与中东格局的未来平衡[J]. 赵建明.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06)
[4]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及其影响[J]. 迟永.  现代国际关系. 2018(09)
[5]伊朗核问题:实质是伊朗在中东的地区地位问题[J]. 吴冰冰.  世界知识. 2018(14)
[6]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动因及对中东局势的影响[J]. 魏敏.  当代世界. 2018(07)
[7]中东问题对特朗普政府全球战略的牵制作用[J]. 刘中民.  当代世界. 2017(04)
[8]伊核全面协议的影响评估[J]. 李绍先.  西亚非洲. 2015(05)
[9]伊核协议与美国的战略调整[J]. 田文林.  现代国际关系. 2015(09)
[10]伊朗核问题与奥巴马政府的接触政策[J]. 岳汉景.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5(04)



本文编号:3665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65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