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安全合作的区域化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20 14:39
20世纪90年代后,区域安全合作逐渐兴起,亚太地区先后涌现出多类型和多层次的安全合作对话安排。由于地缘开放性及历史联系性,东亚区域的安全合作新区域主义特征明显,域内国家与域外国家共同参与区域安全问题治理成为常态。完全开放的安全合作机制在加强域内外国家安全联系的同时,也显现出发展瓶颈。在应对区域性明显的安全问题时,跨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发挥作用有限,甚至成为区域内国家携手进行安全治理的障碍。基于以案例分析法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亚太区域现有安全合作机制的发展特征,并归纳机制中东亚国家的安全关切,总结出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在安全治理过程中面临供需两方面的困境。结合开放区域主义的理论特征,分析东亚区域内传统安全问题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实现区域性治理的路径与效果,并对未来东亚安全合作机制构建进行前景展望。东亚安全问题的区域性治理,根源于安全问题的区域特性。区域内现有的跨区域安全合作机制所面临的供需困境能够佐证安全问题区域性治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未来东亚安全合作将呈现“葫芦”模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决定了东亚区域的整体认同和一体化需要。东南亚与东北亚两个次区域的安全合作为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设提...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论文研究方案
第一章 安全区域化及区域多边安全合作
第一节 安全问题区域化
一、安全问题区域特性
二、安全问题的跨区域性
三、开放区域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 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理论界定
一、区域多边机制
二、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第三节 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一、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定义
二、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特征
三、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
第二章 亚太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机制的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冷战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
一、冷战后亚太多边安全机制建构背景
二、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构行动路线图
三、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构进程特征
第二节 亚太安全机制的东亚安全关切
一、大国竞争
二、领土争端
三、分裂主义
四、军事扩张与军备竞赛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
第三节 亚太安全机制的困境
一、意愿困境
二、议程困境
三、组织困境
四、功能困境
五、整合困境
六、地位困境
第三章 东亚安全管理的区域化趋势
第一节 亚洲多边安全机制
一、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性
二、亚信峰会——亚洲特性
三、东盟安全共同体——东南亚次区域性
第二节 东亚安全问题的区域化管理
一、南海问题区域性:从DOC到 COC
二、朝鲜半岛问题区域性:六方会谈的升华
第三节 东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区域性管理
一、湄公河联合执法
二、10+3机制中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四章 东亚双层多边安全合作:次区域、区域性和跨区域
第一节 东亚双层多边安全合作:次区域性和区域性
一、两个次区域
二、东亚安全合作的制度化设想——“葫芦”架构
第二节 亚太安全机制的转化与西太平洋安全倡议
一、现有亚太安全合作机制的转化
二、西太平洋安全合作框架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视角:朝核问题现状及解决途径[J]. 王帆. 和平与发展. 2020(01)
[2]2019年朝鲜半岛形势回顾[J]. 杨锡联. 和平与发展. 2020(01)
[3]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前瞻与中国的作用[J]. 张弛. 国际问题研究. 2020(01)
[4]《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难点与中国的应对[J]. 王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5]文在寅政府朝核政策的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 顾卫建. 国际论坛. 2019(06)
[6]澜湄安全执法合作:历程与发展[J]. 张哲,樊守政. 世界知识. 2019(21)
[7]“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主要争议问题研究[J]. 王玫黎,李煜婕. 国际论坛. 2019(05)
[8]威胁认知、国家能力与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发展[J]. 陈翔. 云大地区研究. 2019(01)
[9]过程、制度与规范本土化——预防性外交在东盟安全合作中的扩散[J]. 吴琳.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02)
[10]青岛峰会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新职能、新使命与新挑战[J]. 许涛. 俄罗斯学刊. 2018(06)
博士论文
[1]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研究[D]. 许正.苏州大学 2017
[2]地区安全公共产品供求关系与东亚安全困境[D]. 孙云飞.山东大学 2016
[3]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 傅勇.复旦大学 2005
[4]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 陈寒溪.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4719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论文研究方案
第一章 安全区域化及区域多边安全合作
第一节 安全问题区域化
一、安全问题区域特性
二、安全问题的跨区域性
三、开放区域主义的内涵
第二节 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理论界定
一、区域多边机制
二、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第三节 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一、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定义
二、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特征
三、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内涵
第二章 亚太跨区域多边安全合作的机制的现状与困境
第一节 冷战后亚太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
一、冷战后亚太多边安全机制建构背景
二、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构行动路线图
三、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建构进程特征
第二节 亚太安全机制的东亚安全关切
一、大国竞争
二、领土争端
三、分裂主义
四、军事扩张与军备竞赛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
第三节 亚太安全机制的困境
一、意愿困境
二、议程困境
三、组织困境
四、功能困境
五、整合困境
六、地位困境
第三章 东亚安全管理的区域化趋势
第一节 亚洲多边安全机制
一、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性
二、亚信峰会——亚洲特性
三、东盟安全共同体——东南亚次区域性
第二节 东亚安全问题的区域化管理
一、南海问题区域性:从DOC到 COC
二、朝鲜半岛问题区域性:六方会谈的升华
第三节 东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区域性管理
一、湄公河联合执法
二、10+3机制中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四章 东亚双层多边安全合作:次区域、区域性和跨区域
第一节 东亚双层多边安全合作:次区域性和区域性
一、两个次区域
二、东亚安全合作的制度化设想——“葫芦”架构
第二节 亚太安全机制的转化与西太平洋安全倡议
一、现有亚太安全合作机制的转化
二、西太平洋安全合作框架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视角:朝核问题现状及解决途径[J]. 王帆. 和平与发展. 2020(01)
[2]2019年朝鲜半岛形势回顾[J]. 杨锡联. 和平与发展. 2020(01)
[3]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前瞻与中国的作用[J]. 张弛. 国际问题研究. 2020(01)
[4]《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难点与中国的应对[J]. 王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5]文在寅政府朝核政策的特征及其面临的困境[J]. 顾卫建. 国际论坛. 2019(06)
[6]澜湄安全执法合作:历程与发展[J]. 张哲,樊守政. 世界知识. 2019(21)
[7]“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主要争议问题研究[J]. 王玫黎,李煜婕. 国际论坛. 2019(05)
[8]威胁认知、国家能力与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发展[J]. 陈翔. 云大地区研究. 2019(01)
[9]过程、制度与规范本土化——预防性外交在东盟安全合作中的扩散[J]. 吴琳.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02)
[10]青岛峰会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新职能、新使命与新挑战[J]. 许涛. 俄罗斯学刊. 2018(06)
博士论文
[1]大湄公河次区域安全机制构建研究[D]. 许正.苏州大学 2017
[2]地区安全公共产品供求关系与东亚安全困境[D]. 孙云飞.山东大学 2016
[3]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 傅勇.复旦大学 2005
[4]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 陈寒溪.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4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9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