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新旧体制交替阶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国政府官员权力寻租活动不断滋生与蔓延。通过分析转型期中国公权寻租的总体现状和特点以及国内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趋势可以得知,我国公权寻租问题不可忽视。本文着眼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公权寻租这个视角入手,论述了当前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的现象,分析其存在的理论根源和探究改革的实现路径。本文由六个部分构成,具体涵盖以下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公共权力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本部分主要阐述了公权寻租的相关概念、公权寻租的相关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概述。第三章:中国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及特点。本部分分析了我国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特点。现阶段,我国公权寻租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1、群体化、集团化特点明显;2、党政“一把手”腐败突出;3、利用国企体制改革转型进行公权寻租;4、公权寻租呈“公开化”趋势。公权寻租现象的猖獗在很大程度上给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了严重的滞后。第四章: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成因。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对公权寻租进行了经济人的视角分析和官员的成本---收益分析;其次,从政治制度缺陷分析了政府职能不清、法律监督不足的影响以及从交易政治学视角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官场传统伦理文化以及社会转型期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分析了公权寻租的社会伦理成因。第五章:扼制公权寻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探寻。通过对公权寻租现象地研究和分析,结合中国现状,本文对如何扼制公权寻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路径探寻。主要思路是: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建立科学的官员薪酬机制;加强官员思想道德教育。第六章:研究结论。本章总结了本文前五章对公权寻租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分析与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公权寻租 成因分析 政治体制改革 路径探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10
- 1.2 选题意义10-12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4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2-13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4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14-16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创新与不足之处14-16
- 第2章 公共权力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16-25
- 2.1 公共权力寻租的相关概念界定16-17
- 2.1.1 租金的界定16
- 2.1.2 公权寻租的界定16-17
- 2.2 公权寻租的相关理论17-21
- 2.2.1 马克思关于公共权力异化思想的相关论证17-19
- 2.2.2 寻租理论19-20
- 2.2.3 成本收益理论20-21
- 2.3 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概述21-25
- 2.3.1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概述21-22
- 2.3.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形成与发展22-25
- 第3章 中国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及特点25-38
- 3.1 公权寻租的现状及特点25-32
- 3.1.1 公权寻租的严峻形势25-29
- 3.1.2 公权寻租的特点29-32
- 3.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问题及特点32-36
- 3.2.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32-33
- 3.2.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33-35
- 3.2.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35-36
- 3.3 公权寻租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36-38
- 第4章 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成因分析38-44
- 4.1 经济学分析38-40
- 4.1.1 经济人的视角分析38-39
- 4.1.2 官员的成本---收益分析39-40
- 4.2 政治学分析40-42
- 4.2.1 政府职能不清的影响40
- 4.2.2 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影响40-41
- 4.2.3 交易政治学的视角分析41-42
- 4.3 社会伦理分析42-44
- 4.3.1 官场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42-43
- 4.3.2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转变的影响43-44
- 第5章 扼制公权寻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探寻44-49
- 5.1 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44-45
- 5.2 健全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45-46
- 5.3 建立科学的官员薪酬机制46-47
- 5.4 加强官员思想道德教育47-49
- 第6章 研究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2
- 作者简介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晓琳;依法治国与政治体制改革[J];理论与改革;2000年02期
2 王臻荣;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论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4期
3 黄卫平;中国大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综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李海江;对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5 戴维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前瞻[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王观松;怎样认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09期
7 杨冬梅;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J];前沿;2000年12期
8 胡瑞华;列宁晚期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探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林伯海;20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演进及启示[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10 毕天云;论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娜;;广东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发展先行一步的实践探索[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包心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经验[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冯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探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4 王篡;;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思考[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5 周新城;;和青年朋友谈谈政治体制改革[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6 陈蔚;;未来20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空间和路径[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冯静;;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促进政治文明建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玉清;戴映忠;;浅析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贡献[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闫志民;;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10 韩玉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结合”[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金志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N];菏泽日报;2007年
2 贾品荣;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3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N];人民日报;2007年
4 市社会科学院;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N];石家庄日报;2007年
5 沈宝祥;为什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N];学习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马国川;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一个总体方案[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王贵秀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长江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对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反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 肖擎;政治体制改革 本质是制衡权力[N];长江日报;2010年
9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县级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价值[N];中国改革报;2010年
10 辛鸣;以务实的态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N];学习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益东;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韩风兰;政治体制改革要适应公民参政积极性的提高[D];贵州大学;2009年
3 史历;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肖小明;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D];南昌大学;2007年
5 彭均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绩研究[D];大理学院;2014年
6 许民和;习近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初探2012-2014[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卫振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伍晓艳;中国乡镇基层腐败的特征及防治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杨万寿;中国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金殿伟;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轨迹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公权寻租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7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