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21世纪美菲非对称同盟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3:11

  本文关键词:21世纪美菲非对称同盟关系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同盟理论历来是国际关系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根据实力和战略目标同盟可分为对称性同盟和非对称性同盟。美菲同盟是典型的非对称性同盟。自冷战期间美菲两国签订《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定》、《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等文件,美菲军事同盟便正式形成。此时的美菲同盟对菲律宾的作用是维护自身的安全,而对美国的作用是全球的,是为其全球争霸、排斥红色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服务的。冷战结束后,美菲同盟经历了短暂的低谷期之后重新复出。1998年2月美菲两国签订的《美菲访问部队协定》是其同盟逐步走向复兴的重要基础。进入新世纪,尤其是“911”事件以来,两国合作的基础逐渐扩大。菲律宾在领空、港口、军事基地等各方面做出让步配合美国反恐,并通过《后勤互助协定》为美军提供各种方便。整体上看菲律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此,非对称美菲同盟重新崛起,并逐步扩大战略目标。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重返亚太”,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逐渐稳定、成熟,而其矛头指向中国的意图也逐渐明朗。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地位愈加凸显,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美两国作为霸权国和崛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博弈已成事实,伴随着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尤其是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愈演愈烈,美菲两国的同盟关系有了新的指向。21世纪,美菲非对称同盟因为中国而走向更广阔的发展,中国成为美菲非对称同盟所认知的威胁,两者在军事上的共同利益使他们在新世纪展开合作并呈现非对称性
【关键词】:非对称性同盟 美菲同盟 南海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71.2;D83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7-8
  • 二、文献综述8-11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四、主要内容12-14
  • 第一章 非对称性同盟理论研究14-30
  • 第一节 非对称性同盟的基本理论14-23
  • 一、同盟的概念与理论内涵14-19
  • 二、非对称性同盟的含义和特点19-21
  • 三、非对称性同盟的形成基础21-23
  • 第二节 非对称性同盟的作用和分类23-25
  • 一、非对称性同盟之于成员国的作用23-24
  • 二、非对称性同盟之于针对方的作用24
  • 三、非对称性同盟的分类24-25
  • 第三节 美菲同盟的非对称性特点分析25-30
  • 一、美菲两国综合实力对比分析26-27
  • 二、美菲同盟的非对称性体现27-30
  • 第二章 新世纪美菲非对称同盟的形成、发展和现状分析30-46
  • 第一节 美菲非对称同盟的形成及历史演进30-38
  • 一、美菲同盟的形成30-36
  • 三、新世纪美菲同盟的逐步再定义36-38
  • 第二节 新世纪美菲非对称同盟现状分析38-46
  • 一、美菲同盟战略目标的非对称性、长期性、不稳定性、指向性38-39
  • 二、新世纪美菲非对称同盟中双方的诉求39-43
  • 三、美菲非对称同盟对中国的影响43-46
  • 第三章 美菲非对称同盟与南海问题46-67
  • 第一节 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46-53
  • 一、菲律宾向仲裁庭提请“仲裁”46-48
  • 二、美济礁等问题48-51
  • 三、黄岩岛争端51-53
  • 第二节 美菲非对称同盟在南海问题上的配合53-56
  • 一、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得到美国支持53-55
  • 二、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菲政策及战略意图55-56
  • 第三节 中国对美菲非对称同盟的态度和相处之道56-67
  • 一、中国对美菲非对称同盟在南海问题上行为的态度56-57
  • 二、中国与美菲非对称同盟的外交方式57-63
  • 三、对21世纪美菲非对称同盟的整体评价63-67
  • 结论67-70
  • 一、美菲同盟属于非对称性同盟的理论适应性67
  • 二、中国应对美菲非对称同盟以“平衡与稳定”为主67-70
  • 参考文献70-75
  • 致谢75-76
  • 附件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宁;新安全秩序中的非对称逻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冉隆科;;以弱制强——论非对称战法[J];现代兵器;2001年06期

3 陈小明;;当代非对称军事思维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伊战·人道·和平[J];时代潮;2003年07期

5 董树彬;;非对称性和谐:中国模式的特色与优势[J];求实;2012年01期

6 杨健;张天宇;;潜艇如何进行非对称作战[J];当代海军;2005年11期

7 布兰特利·沃马克;颜震;;清代亚洲非对称关系的层次与多样性[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4期

8 丁斗;非对称战争的经济学方法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3期

9 崔战利;比较优势非对称性的静态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石齐平;;新世纪“非对称战争”[J];中外管理;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大成;;非对称遗传现象的研究与进展[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柳思思;;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郝志峰;曹庆杰;;非对称非线性支撑振子的复杂动力学[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韩式方;;各向异性粘弹液体非对称本构理论及其流体动力行为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范召林;王元靖;侯跃龙;贺中;;可压缩流中声激励对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郝孟丽;;非对称非高斯噪声对肿瘤细胞动力学行为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吴恒煜;朱福敏;;中国股票市场资产收益的非对称无穷纯跳跃行为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胡汉东;邓学蓥;杨其德;;旋成体长度对大攻角非对称背涡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爽;石磊;;初始实力非对称对实验者博弈策略选择的影响[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马如宝;刘宗华;;时间延迟和非对称对耦合振子嵌入态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鲜红星邋谢平文 赵荣春;非对称作战中的非对称因子[N];中国国防报;2007年

2 朱磊 石红梅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镇江船艇学院;谋略运用中注重形成“非对称性”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杨罡;非对称:蕴藏战法创新奥秘[N];解放军报;2013年

4 张

本文编号:376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76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