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文明向度和文明的资本限度
发布时间:2023-08-18 16:36
尽管马克思对“资本之恶”的淋漓批判占据了其资本内容的绝对多数,但这只是其讲述的问题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他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之恶”的同时,并没有否认资本对文明进步具有的积极历史作用。但正如马克思以宽阔的社会历史视野揭示出资本作用的二重性一样,马克思同样看到了资本文明作用的二重性。他关于资本肯定性内容的核心发现,并不止于资本文明面对社会发展具有如何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还在于他进一步揭示出这一推动作用是如何在肯定性的方式中孕育和产生出更多更大的否定自身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制度,与此同时又是一种发展和占有资本一切肯定成果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进和发展资本并非搞了资本主义,而是用社会主义制度规范资本、驾驭资本、驯服资本,并最终实现超越资本。只有认识到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特殊形式,认识到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才能正确认识、主动引导、有效激发资本积极作用,才能有效控制、主动规避、乃至最终消除资本的消极作用。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视域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视域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采用的原则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采用的原则和方法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 总体概况
(二) 主要内容
(三) 研究评价
第一章 资本的文明内生性
一、资本的肯定性内容是资本自我否定的重要维度
二、资本增殖运动对社会生产形式和内容的革命
(一) 扩大再生产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基本特征
(二) 商品生产成为资本生产的必然中介
(三)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成为资本主义剥削的主要方式
三、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根源于资本的内在本性
(一) 纯粹外部力量对资本的合力结果不能被当作资本的文明作用
(二) 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中展现出自身的文明一面
(三) “资本的文明化趋势”是资本发展的自我调整过程
第二章 文明的资本限制性
一、“非理性繁荣”
(一) 发展逻辑的“头脚倒立”
(二) 现代理性的裂变迷失
(三) 经济发展的强制进步
二、资本成为生产、消费和交往的界限
(一) 资本成为生产的界限
(二) 资本成为消费的界限
(三) 资本成为交往的界限
三、文明的资本困境
(一) 社会化大生产面临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的限制
(二)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劳动异化的限制
(三) 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面临两极分化和劳资矛盾的限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历史正当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存在理由
(一)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二) 资本并非资本主义的独有现象
(三) 社会主义以一种跨越式的姿态诞生在中国
(四) 全面占有资本的一切肯定成果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二、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力量能够更好地克服资本的狭隘本性
(一) 科学发展观对资本主义发展观的超越
(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以资本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置换
(三) 共同富裕目标追求对两极分化的瓦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42555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视域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视域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采用的原则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采用的原则和方法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一) 总体概况
(二) 主要内容
(三) 研究评价
第一章 资本的文明内生性
一、资本的肯定性内容是资本自我否定的重要维度
二、资本增殖运动对社会生产形式和内容的革命
(一) 扩大再生产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基本特征
(二) 商品生产成为资本生产的必然中介
(三)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成为资本主义剥削的主要方式
三、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根源于资本的内在本性
(一) 纯粹外部力量对资本的合力结果不能被当作资本的文明作用
(二) 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中展现出自身的文明一面
(三) “资本的文明化趋势”是资本发展的自我调整过程
第二章 文明的资本限制性
一、“非理性繁荣”
(一) 发展逻辑的“头脚倒立”
(二) 现代理性的裂变迷失
(三) 经济发展的强制进步
二、资本成为生产、消费和交往的界限
(一) 资本成为生产的界限
(二) 资本成为消费的界限
(三) 资本成为交往的界限
三、文明的资本困境
(一) 社会化大生产面临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的限制
(二)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劳动异化的限制
(三) 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面临两极分化和劳资矛盾的限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历史正当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存在理由
(一)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二) 资本并非资本主义的独有现象
(三) 社会主义以一种跨越式的姿态诞生在中国
(四) 全面占有资本的一切肯定成果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二、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力量能够更好地克服资本的狭隘本性
(一) 科学发展观对资本主义发展观的超越
(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以资本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置换
(三) 共同富裕目标追求对两极分化的瓦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42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84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