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4 02:27
我国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问题突出,开展互助养老将成为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重要出路。然而,深受农村人口结构、养老观念、政策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开展互助养老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据此,探讨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有序开展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传统文化、农村养老供需结构以及农村互助养老困境等角度,对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出于应对当前农村养老资源供需结构失衡、破解农村互助养老资金、人员以及服务水平困境的考量,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都具有必要性。进而,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组织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政府社会政策的支持、老人子女的低偿付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农村基层组织的参与为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国内外互助养老模式的丰富经验也为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参考意见。据此,本文利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探讨互助养老参与主体的角色与职责,利用需求层次理论探讨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发现:高龄老人追求养老需求的满足,低龄老人热衷于劳动报酬的获取,非营利组织倡导理念的实现和规模的扩大化,...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1.2.1 论文结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交换理论
2.1.2 需求层次理论
2.1.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互助养老研究综述
2.2.2 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综述
第3章 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3.1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3.1.1 继承中国传统孝文化
3.1.2 弘扬中国睦邻友好的乡土文化
3.2 应对当前农村养老供需结构失衡的需要
3.2.1 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基本需求
3.2.2 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3.2.3 缓解农村社会化养老资源的不足
3.2.4 缓解政府养老存在的压力
3.3 解决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的需要
3.3.1 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来源单一
3.3.2 互助养老服务人员不足
3.3.3 非营利组织参与积极性不高
3.3.4 互助养老服务水平较低
第4章 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4.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构建的现实基础
4.1.1 政治基础:政府社会政策的支持
4.1.2 经济基础:老人子女的低偿付费
4.1.3 文化基础: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4.1.4 组织基础:农村基层组织的参与
4.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4.2.1 国外互助养老模式及激励方式
4.2.2 国内互助养老模式及激励方式
第5章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构建
5.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设计前提
5.1.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5.1.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与框架
5.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对象定位
5.2.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对象的定位
5.2.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对象的利益诉求
5.3 农村互助养老的具体激励机制
5.3.1 文化引导与需求实现的理念驱使
5.3.2 利益满足与目标驱动的诱制措施
5.3.3 低龄老人轮班互助的具体方案
5.3.4 绩效考评与奖惩并存的外部激励
5.4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配套保障
5.4.1 制定互助养老激励政策、法规
5.4.2 建立互助养老内外监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1129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1.2.1 论文结构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交换理论
2.1.2 需求层次理论
2.1.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互助养老研究综述
2.2.2 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综述
第3章 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3.1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3.1.1 继承中国传统孝文化
3.1.2 弘扬中国睦邻友好的乡土文化
3.2 应对当前农村养老供需结构失衡的需要
3.2.1 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基本需求
3.2.2 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3.2.3 缓解农村社会化养老资源的不足
3.2.4 缓解政府养老存在的压力
3.3 解决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的需要
3.3.1 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来源单一
3.3.2 互助养老服务人员不足
3.3.3 非营利组织参与积极性不高
3.3.4 互助养老服务水平较低
第4章 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4.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构建的现实基础
4.1.1 政治基础:政府社会政策的支持
4.1.2 经济基础:老人子女的低偿付费
4.1.3 文化基础: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4.1.4 组织基础:农村基层组织的参与
4.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4.2.1 国外互助养老模式及激励方式
4.2.2 国内互助养老模式及激励方式
第5章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构建
5.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设计前提
5.1.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5.1.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与框架
5.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对象定位
5.2.1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对象的定位
5.2.2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对象的利益诉求
5.3 农村互助养老的具体激励机制
5.3.1 文化引导与需求实现的理念驱使
5.3.2 利益满足与目标驱动的诱制措施
5.3.3 低龄老人轮班互助的具体方案
5.3.4 绩效考评与奖惩并存的外部激励
5.4 农村互助养老激励机制的配套保障
5.4.1 制定互助养老激励政策、法规
5.4.2 建立互助养老内外监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1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85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