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我国村镇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村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村镇社区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服务体系不健全、规划设计不科学等。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村镇社区建设的“新常态”,必须要着重从改善农村居住条件、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因此,在当前建设美丽乡村、撤村并居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把“宜居”的思想引入村镇社区建设中来。由此,迫切地需要科学合理的村镇宜居社区评价体系,不能照搬宜居城市以及城市宜居社区的评价指标,也不能沿用新农村住宅的评价指标。本文依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村镇宜居社区与小康住宅建设评价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3BAJ10B15),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实证研究方法,构建出科学有效的村镇宜居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构建的体系对于调研地区进行分析评价,以求研究的结论能够对未来的村镇宜居社区建设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本文构建了村镇宜居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文献研究,在借鉴宜居城市、城市宜居社区评价、农村宜居社区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化建设和村镇居民的生活需求,最终筛选出37项评价指标,得到了反映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居住成本、社区管理与服务、社区文化氛围等内容的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2)本文评价了兰陵县样本社区的宜居性建设情况。结合实际调研,对同一地区不同建设水平的样本社区的综合评价,使笔者更深入地了解了样本社区的建设情况。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基础设施建设26.44%、可持续发展17.2%、居住成本7.66%、社区管理与服务33.95%、社区文化氛围14.74%。在满分3分的情况下,代村社区得2.4733分,新庄社区1.1698分,大城东村0.785分,神山官庄村0.857分,得分与实际建设情况较为吻合。通过对不同样本社区的横向分析,发现优秀社区与存在问题较多的社区差异主要在可持续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文化氛围三个方面。(3)本文为不同建设程度的村镇社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在上文的基础上,结合村镇社区建设实际,从科学规划、依托示范、因地制宜、加强服务、文化传承、与时俱进等多个角度,对不同建设水平村镇宜居社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 宜居社区 评价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12-13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5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研究技术路线14-15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15-30
- 2.1 村镇宜居社区相关概念15-17
- 2.2 宜居社区相关理论及概况17-19
- 2.2.1 宜居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论17-18
- 2.2.2 宜居社区研究概况18-19
- 2.3 村镇宜居社区建设实践基础19-25
- 2.3.1 国外村镇宜居社区建设实践19-22
- 2.3.2 国内村镇宜居社区建设实践22-25
- 2.4 现有宜居城市及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25-27
- 2.5 现有宜居城市及宜居社区评价方法27-29
- 2.6 本章小结29-30
- 3 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0-43
- 3.1 村镇社区发展建设基本情况30-35
- 3.1.1 村镇社区建设现状30-33
- 3.1.2 村镇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3-34
- 3.1.3 村镇社区建设中的基本要求34-35
- 3.2 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5-42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5-36
- 3.2.2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和步骤36-38
- 3.2.3 评价指标体系内容38-42
- 3.3 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的检验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4 村镇宜居社区的综合评价43-58
- 4.1 兰陵县样本村镇概况43-45
- 4.2 样本社区宜居性建设水平初始得分45-47
- 4.3 样本社区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47-51
- 4.3.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原理47-48
- 4.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过程48-51
- 4.4 样本社区评价指标权重的结果分析51-54
- 4.5 样本社区宜居性建设评价的结果分析54-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5 建设村镇宜居社区的对策及建议58-62
- (1)抓好科学规划,做好统揽建设工作58
- (2)依托示范村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8-59
- (3)加强社区管理能力,提升社区服务意识59
- (4)传承村庄文化,提升村镇文明59-60
- (5)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宜居社区60-61
- (6)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应与时俱进61-62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62-64
- 6.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62
- 6.2 研究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A67-70
- 附录B70-73
- 学位论文数据集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晨强;;关于矿区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王海啸;鄢彩国;;福田模式保障社区安全[J];人民论坛;2009年17期
3 卢肖文;从文明小区走向文明社区[J];党政论坛;1998年03期
4 高昌礼;大力加强城市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J];求是;2000年08期
5 崔树义;论社区发展的人本原则[J];发展论坛;2001年07期
6 李亿龙;创造性地全面推进社区建设[J];学习导报;2001年06期
7 李云;对青海西部社区建设的几点认识[J];攀登;2004年02期
8 林泉 ,王波;百步亭:打造文明社区品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年10期
9 刘建宏;文明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2期
10 董爱荣;对构建和谐社区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英楠;赵鹏霞;高星;;社区安全管理与服务平台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富山;;试述安全文化与社区安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罗英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打牢和谐社会基础[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峗;;深化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市社区发展研究会等召开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彭何芬;;社区建设应“里仁为美”——论和谐社会里的道德社区建设[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阎国云;;注重安全社区建设中的信息链管理[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邱学宗;;遵义市“四民社区”建设研究[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8 ;广州市推进社区建设的研究报告[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吴峻崎;;伤害干预与社区安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丽;;创建安全社区的实践与思考[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辉 通讯员 王一钦 刘亮 苗梅兰;和谐社区:百姓的美丽家园[N];保定日报;2007年
2 韦一;社区安全的隐患与防范[N];中国老年报;2007年
3 九三学社南宁市委员会副秘书长 庞建辉;润物无声 共奏社区和谐[N];南宁日报;2007年
4 记者 谢辉 通讯员 李娜;新世纪社区安全稳定工作求突破[N];保定日报;2008年
5 史俊梅;阳光社区做好节前社区安全稳定工作[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6 调宣邋 章梅;社区在居民心中越来越重要[N];哈尔滨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向群 文亮;自治州“平安建设年”宣讲团走进社区[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8 裴文;社区安全评估有了新“指标”[N];人民公安报;2008年
9 本报通讯员 蔡振舟;小社区 大舞台[N];北海日报;2011年
10 车韵飞;四川绵阳铁牛街社区:增强群众归属感[N];中国社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莉莉;社区认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忠怀;空间重构与社会再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艳红;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传媒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张晓霞;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模式及动员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马瑞新;基于粒子群的网络社区动态角色挖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书高;社区矫正中居民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余彩霞;公共服务:新型农村社区有效运转的基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严娜;公司带社区:“村忙居”社区权力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袁宝峰;动迁安置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邱峰;苏州新型社区治理现状、挑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郁新华;安置社区管理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张颖;保定市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李晓华;泰安市民政局村民自治与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9 方一淼;社区应急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范江浩;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缺陷及其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9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