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思想研究(1928-1935年)
发布时间:2024-03-21 05:20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提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马克思想通过这句话表明思想和理论对于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因此,顺应和符合时代需求的思想和理论能成为国家治理的利器。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自人类社会产生伊始便须臾未曾离开。如何能够有效地将权力关进笼子里成为了人类社会长久思考且孜孜以求的重要命题,监察思想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变化它的形态。自辛亥革命起,中国封建政治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人们的思想进入了较为自由宽松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出现的思想家和他们迸发的政治思想无不闪烁着近代民主的光芒。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蒋介石带领国民党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自成立之初就收到了许多建议与批评的声音,这些声音既来自于政府内部的监察院院长和委员,也来自于知识精英。监察委员身处监察制度之中,他们深知国民政府制度设计的弊端。知识精英向来怀有忧国忧民的强大责任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影响革命者和为政者的思想,以共同建设一个良善的民主共和政府。这些身处不同位置的人群的思想交织在一...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及其近代变革
一、古代监察思想的发展沿革
(一)监察思想的起源
(二)奴隶社会的监察思想
(三)封建社会的监察思想
二、清末监察思想的嬗变
(一)近代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二)西方思想所引发的清末监察思想变革
三、小结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中西融合下的监察思想
(一)何为监察——中国式的监察应该如何定义
(二)如何监察——民权与监察权的思考
二、监察的配置与制度设计
(一)人民主权下的监督
(二)独立的监察机关
三、小结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官员对于监察的思考
一、五院制下的监察制度思考
(一)监察院的制度设计与定位
(二)监察委员的构成分析
二、关于监察权实施有效路径的思考
(一)监察院的职权范围
(二)弹惩(审)分离下的监察困境
三、小结
第四章 知识精英对于监察的思考
一、民主政治的实行
二、对五权宪法的解读
三、监察权何以实现
(一)监察权限的界定
(二)监察权运作中的问题
四、小结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监察思想评析
一、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监察思想的统一性
二、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监察思想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33887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及其近代变革
一、古代监察思想的发展沿革
(一)监察思想的起源
(二)奴隶社会的监察思想
(三)封建社会的监察思想
二、清末监察思想的嬗变
(一)近代西方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二)西方思想所引发的清末监察思想变革
三、小结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中西融合下的监察思想
(一)何为监察——中国式的监察应该如何定义
(二)如何监察——民权与监察权的思考
二、监察的配置与制度设计
(一)人民主权下的监督
(二)独立的监察机关
三、小结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官员对于监察的思考
一、五院制下的监察制度思考
(一)监察院的制度设计与定位
(二)监察委员的构成分析
二、关于监察权实施有效路径的思考
(一)监察院的职权范围
(二)弹惩(审)分离下的监察困境
三、小结
第四章 知识精英对于监察的思考
一、民主政治的实行
二、对五权宪法的解读
三、监察权何以实现
(一)监察权限的界定
(二)监察权运作中的问题
四、小结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监察思想评析
一、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监察思想的统一性
二、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监察思想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33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93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