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非对称视角下的战后中日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3 20:06
  全球化时代相互依赖现象已经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政治经济现象。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在经济水平、制度文明、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各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关系。在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中,依赖较小的一方会利用其优势获取政治支配权对依赖较大的一方施加影响从而取得政治权力。中日山水相连,两国关系相互依赖密切,但在经济实力、政治体制、技术水平、能源禀赋、国民情感、国家形象等诸多领域,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表现这一关系模式的形成原因既包括客观原因,也包括日本大国意识等方面的主观原因。战后中日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形成于中日在战后不同的政治选择和不同的实力和发展能力对比。日本在美国庇护下经济恢复发展迅速,中国一边倒向苏联强调意识形态对立和阶级斗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极大的不平衡,造成了战后初期中日相互依赖关系的非对称性明显。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选择联美国反苏的战略,又再一次被纳入到了美国所主导的一体化轨道。美国战后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加强在亚太的存在,成为影响中日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的最大外部因素。同时伴随着中美、日美、美印、日印、美韩、中朝等这些外部因素...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 相互依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 中日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三) 经济关系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性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关于相互依赖对经济政治影响研究历史与现状
        (二) 关于相互依赖对中日关系影响的现有研究成果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历史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五、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 重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非对称相互依赖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的内涵
        一、相互依赖理论的产生
        二、从政治相互依赖的角度界定——代表性人物和主要观点
    第二节 非对称的相互依赖
        一、敏感性与脆弱性
        二、非对称的相互依赖
    第三节 权力分配与相互制衡
        一、收益、成本与相互依赖
        二、权力的界定方式:能力与关系
第二章 战后中日相互依赖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战后中日相互依赖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一、战后中日经济发展历程
        二、全球化与中国兴起
    第二节 战后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
        一、中美关系严重制约中日关系
        二、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向前推进
        三、“政经分离”原则与“政冷经热”现象
    第三节 影响中日关系形态的因素
        一、国家利益
        二、国家政策
        三、制约力量
第三章 战后中日关系非对称性与权力制衡
    第一节 中国在中日相互依赖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下的认识框架和价值体系
        二、冷战政治体制的结构性障碍
        三、周期性恶化的特殊结构
    第二节 战后中日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非对称性
        一、战后中日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非对称性
        二、中日政治关系的非对称性
        三、非对称相互依赖作为权力工具的局限性
        四、非对称依赖优势的可转化性
    第三节 成本、收益与权力制衡
        一、收益、成本与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战后中日两国的利益分化与权力分配
第四章 非对称视角下中日关系走向持久和平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日关系的经验教训
        一、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
        二、钓鱼岛、东海问题的解决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
    第二节 深化中日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一、中日关系具有特殊性
        二、促进两国经济相互依赖向纵深发展
    第三节 减少中日在相互依赖中的“脆弱性”因素
        一、增强相互依赖的稳定性
        二、增强经济相互依赖以构筑中日两国间的政治互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7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97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